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产教融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倪莹莹 侯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正是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要素,有效地贯通了教育和产业两大系统,对于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创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群)布局、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创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产业创新为主导因素,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让人才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活跃、最为关键的主体因素,这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设计全面的培养计划。根据培养目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培养内容,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渠道。包括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资源等。创新培养方法。通过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计划和方法,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群)布局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广泛,职业院校在优化专业(群)布局时,应紧密对接相关产业链和岗位群,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设与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群),培养具备产业所需技能和素养的学生,通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性开展专业(群)设置。学校和企业应根据产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优化专业(群)布局时,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专业布局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加强核心专业群建设。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构建相关核心专业群。如可以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的专业群。

  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任务为“一体、两翼、五重点”。这也意味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将成为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两者都旨在通过“政-行-校-企”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有效整合行业和企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新质生产力所需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紧密的政校行企合作机制,确保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能够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动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研究方向;鼓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专注于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设备、技术、师资等资源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分别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类型教育视域下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创新研究”(22B0999)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