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屈原文化精神富矿 构筑爱国主义教育高地

  核心提示 

  屈原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屈原文化,我们既要“薪火相传”,又要“推陈出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求索精神,推动屈原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申晓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从印发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到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国家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提供了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湖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中爱国求索精神是屈原文化的核心。深挖屈原文化精神富矿,将其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创新教育内容和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历史主动和行动自觉推动屈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高地;以屈原爱国求索的价值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矢志创新,助推新时代湖湘文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爱国是屈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重要体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专门纪念一个人的节日只有端午节。屈原身上凝结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的浓烈情感与深厚寄托。“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历代士人学者对屈原大加推崇和褒奖,谈论较多的是他的不朽诗篇和爱国精神。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屈原:“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朱熹《楚辞后语》曰:“夫屈原之忠,忠而过者也。屈原之过,过于忠者也。故论原者,论其大节,则其它可以一切置之而不问。论其细行,而必其合乎圣贤之矩度,则吾固已言其不能合于中庸矣,何尚说哉!”时至今日,我们读《楚辞》、怀念屈原,尤为动容和刻骨铭心的还是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屈原的爱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赞颂抗日将领和英雄群体的爱国精神,肯定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屈原是地方的,更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屈原文化发轫于先秦时代的楚地文化,在源头上是一种地域文化。经过后世司马迁、王逸、杜甫、朱熹、王夫之、鲁迅、闻一多、郭沫若等士人学者的阐发推衍,屈原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印记和精神内涵。愈是地方的,愈是中国的;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屈原及其精神,早已超越一地一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伟人毛泽东一生仰慕屈原、痴迷《楚辞》,屈原是他评论次数较多的历史人物之一,他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屈原的人格精神与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中国的屈原和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一起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正如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德林指出的:“屈原诗篇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屈原的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

  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赋予屈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至今日,屈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既要“薪火相传”,又要“推陈出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求索精神,推动屈原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深化研究阐释,让民族基因传下来。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学人对屈原的形象和精神不断进行建构和塑造。从外交家、政治家,到悲剧式的政治人物,到忠君爱国的烈士圣贤,到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再到世界文化名人、爱国主义诗人——历代文学文献中有关屈原的巨量记载及阐释解读,是今天我们理解和认知屈原的重要基础。屈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阐释好。在系统收集整理历代有关屈原文化的文献资料、经典注释、研究成果的同时,应注重进行专业化、数字化保护传承,进一步挖掘屈原精神的思想渊源、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全面阐释屈原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文艺演绎,让屈原故事“活”起来。文化艺术的创新演绎如春风化雨,可赋予屈原精神更鲜活、更持久的生命力。早在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文艺战线上起到了提振民心士气、激发大众爱国热情的积极作用,成为传统文化创新演绎的经典之作。在互联网时代,应借助技术赋能,灵活采用XR、裸眼3D、全息影像等新技术新手段,讲好屈原与楚辞、屈原与端午节、屈原与汨罗江、屈原与粽子、屈原与龙舟、屈原与湖湘文化等故事。比如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楚辞》、湖南汨罗楚辞艺术音乐实景剧《天问之歌》,就是当代屈原故事创新演绎的优秀代表,把屈原文化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以更加便捷、更具亲和力的方式传递给社会大众,提升了受众的沉浸感、现场感和互动感。

  推动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承屈原文化,既需要精神的凝视,也需要物质的承载。自古及今,凡是屈原生活过的地方,保存了大量与屈原有关的遗迹和传说。我省岳阳汨罗、常德汉寿、怀化溆浦等地都有不少屈原文化的历史遗迹,既是后人认知理解屈原精神的钥匙,也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屈原活在当下的重要物质依据。其中,汨罗屈子文化园致力于打造中华诗歌文化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世界非遗端午习俗传承基地,当地政府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持续擦亮“屈子、端午、龙舟、诗歌”几张亮丽名片。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诗歌节暨端午诗会、屈子书院讲坛等,让古老的屈原文化有了可触可感的传承载体和表达形态,有利于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拓展教育功能,让核心价值立起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相统一;在实践路径方面,须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逻辑,增强受教育者的文化自信,做好话语体系创新。我省高校可以屈原文化为依托,聚力构筑爱国主义教育高地、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推动屈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题、进教材、进实践、进头脑,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系统推进屈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体系建设、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以深邃思想引领爱国之情、以崇高精神激发强国之志、以火热实践砥砺报国之行。

  【作者系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基地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2YJC71005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8YBQ061)、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课题(XSP20YBC047)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