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勇 朱与墨
教育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的青睐和重视。如何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推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针对目前研学普遍存在的研学课程设计、专业研学导师、安全保障、研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双减”政策颁布和落地,笔者提出如下促进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研学课程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持教育性原则,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理解能力和实际需求,设计研学课程。课程设计要注重寓学于游、学游相长,做到游学合一,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要注意系统化,做到“因级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孩子设置符合其年级特征的特定活动项目,实行差别化、体系化教育。
二是建设专业优质研学导师队伍。建立研学导师资格认证制度。要将研学导师纳入特种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台研学导师职业标准,建立研学旅行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并建立研学导师人才评估体系,为研学旅行的发展筛选基础实、高素质、能力强、专业化的研学导师队伍。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积极开设研学旅行专业或研学旅行研究方向,采取定向委培、对口培养、全日制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研学导师相关技能,为研学旅行发展培养专业的导师人才。加强对在职研学导师的培训和考核。采用定期资格能力测评和日常履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在职研学导师的考核,建立健全研学导师等级晋升制度和资格退出机制,对按期考核优秀的实行等级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降级和资格退出制度,持续优化研学导师队伍,保持研学导师强大生命力。
三是构建研学旅行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根据研学旅行路线从出行、饮食、住宿、活动等方面制定详尽的安全保障方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学校要投保相关保险,并与研学机构、旅行基地、家长等相关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向上级教育部门备案,接受其审核、监督。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学校、研学机构、旅行基地三方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研学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编制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演练,保证能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尽量将损失降至最小。强化研学旅行安全教育。学校、学生、研学机构、旅行基地等应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学生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研学旅行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并适时进行安全提示,构建起全方位管理体系,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开展。要提供专门的保险产品。针对研学旅行,国家可设计专门的商业保险产品,对研学旅行提供简便的、低廉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保险,财政给予保险公司适当补偿。通过商业保险给研学旅行提供托底保障。
四是完善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建立过程、表现、结果并重的立体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纪律性、参与度等,表现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结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提交的研学成果,通过三个维度形成立体评价。要建立学生自评、互评与他评并重的立体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就是要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互评就是要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其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研学导师与学生、学校之间也相互评价各自在活动中的表现。他评主要有研学导师、学校教师共同评价学生在研学中的表现。要建立对研学课程的意见反馈机制。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从多个维度评价研学旅行课程产品,并向研学基地和研学导师进行意见反馈。同时关注家长的反馈意见,建立家校共评的跟踪反馈平台,使对研学旅行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要充分利用好意见反馈和结果评价,不断完善研学旅行课程设置。要注重开展差异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遵循差异性原则,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评价方式,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评,帮助每位学生成长。
五是建立研学旅行综合监管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业准入机制,搭建研学旅行综合管理平台。各地要建立健全研学旅行考核机制,把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效果作为对学校综合考评内容。学校要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师考核机制,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在研学旅行中的履职表现作出科学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定职称及岗位调整的依据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研学基地德育功能的开发与研究”(19BKS14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