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华
“考前是块宝,考后是根草”。紧张的高考落下帷幕后,广大考生家庭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由考前的精心陪护、关怀备至转变为疏于关注、放任自流,其中危害令人担忧。
有研究表明,较之考前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孩子在高考结束到正式录取之间的“后高考期”,因突然松懈引发的无度放纵以及考试不理想带来的焦虑自责、郁郁寡欢等心态,其危害更严重。这一阶段如果对孩子关心不够、引导不当,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具体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身上,却依然有很多人把高考看得过重。一旦孩子考得不尽人意,一些家长便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悲惨状,似乎天都要塌了,孩子也没有指望了。因此,防范“后高考期”孩子的心理问题,首责在家长。广大家长在摒弃“一考定终身”这一错误观念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高考结果,一旦发现有心理异常的苗头,就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学校,除了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外,也应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生考完后,学校不能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此结束了,应及时组织学生接受“再教育”,由老师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和个性特征等,深入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对于全社会而言,应当理性看待高考,不要将目光过度聚焦在“高考状元、学霸考生、高考升学率”上,更不能进行大肆宣传和炒作,以免对大多数孩子造成伤害。
“后高考期”孩子需要更多关爱,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能形成合力,帮助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