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近日,北京首次尝试在公园里种菜引来各方热议。一片生机勃勃的“公园菜地”,把“农业”和“城市”连接起来,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观光型菜园”的模样。
在人们的过往认知里,“城市”和“农业”似乎是相隔甚远的概念。若要欣赏多彩诱人的田园风光、实地认知登上日常餐桌的瓜果蔬菜,就得走出城市,远赴农田。如今在城市公园里辟出了一方菜园,人们便可在游园休闲之余,近距离观赏到不同季节的蔬菜。可以想见,在五月的艳阳和微风里,当游人目睹茼蒿花如盖,生菜叶翠绿鲜嫩……那份惬意自不待言。
同时,还可以借机向前来观赏的孩子们进行农业知识普及教育,比如解读各类季节性蔬菜的质地特性、营养成分、种植要求等;介绍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灭虫等管理过程,让孩子们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动艰辛,引导其懂得和践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道理,让“公园种菜”成为农业知识传播和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
当然,公园毕竟不同于农田,“公园种菜”以赏景添色为主、种菜食用为辅。透过北京市总结的《菜园宝典》,“公园种菜”需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成活”关。菜蔬不同于花草,为保证其具有观赏价值的成活率,其播种、出苗和长大得先在大棚中养护,待“炼”苗后再移栽到公园菜地;二是“换茬”关。“城市菜园”要的是“景”,必须积极实施应季菜“换茬”,让游客“常赏常新”;三是“防盗”关。花草只能看,蔬菜则可以吃,为确保景致不受损,就得加强管理,防止“偷菜”。
公园种菜,其实质是在确保赏景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公园的经济与教育附加值。这种绿地种植模式创新,同样可以复制到小区空地和公共道路绿化带。当然,推广“种菜”绿化,还需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管理好公园蔬菜的用途与收益。城市的农业景象逐渐增多,也能为城市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