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鲁良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要求,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我们在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牵引,通过“理论+数字+实践”协同赋能,打造学校主课堂、网络云课堂、社会大课堂贯通衔接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巩固学校主课堂,强化价值塑造。巩固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需从理论引领、机制创新、要素整合等多维度发力。既要注重课堂改革的“小切口”,又要把握机制创新的“大格局”,以系统思维统筹好“理论引领-机制创新-价值塑造”全链条的提质赋能,聚焦思政理论课的重点、难点、热点、盲点,实现深、透、活的课堂质量的全面提质需求,创新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的改革。
拓展网络云课堂,提升教育质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迭代升级,数字技术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依托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打造集备课、教学、互动、评价于一体的智慧化思政教育平台,实现智能辅助备课、数据资源共享、实时学情分析、动态化评价与反馈,建立“精准滴灌”教学体系。运用VR/AR技术创建红色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的沉浸式场景,打造情景式云课堂,开发更多的“思政金课”,创设更多的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教育场景,构建开放共享的思政教育生态。
延伸社会大课堂,实现双向赋能。要用社会大课堂链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推动课堂与社会双向赋能。健全深度耦合的学校、政府、企业和学生联动机制,打造“岳麓书院”“第一师范”“十八洞村”“半条被子”“马栏山”等研学品牌,引导青年学生更深刻地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课程理论为依托,围绕红色文化、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学科前沿,创设红色基因传承模块、国家战略对接模块、基层治理参与模块、科技创新攻关模块,深化学生“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魂、增智、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