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奋力前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
打造立德树人“大课堂”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罗成翼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时指出,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一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发挥校本红色资源育人优势,打造“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挖掘百年校史“大富矿”。百廿一师是一部厚重的革命史。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为挽救民族危亡求索真理,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与蔡和森等一批一师学子成立新民学会,开展革命实践,发出“建党先声”。一师先后涌现的280余名革命烈士,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报国、革命情怀、崇高理想、坚贞信念是一座育人“富矿”。学校用活红色校史这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深讲透《毛泽东与第一师范》《湖南一师早期先生群体》《湖南一师早期学生群体》等校本红色课程,讲好讲活红色一师故事,加强一师早期“大先生”群体研究,用名师大家风范教育激励学生,引导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形成了以红色校史为基,红色场馆育人、课程育人、游学育人、学术育人协同推进的铸魂育人新格局。

  构建红色育人“大场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创新性推进“一馆三线”大思政课育人改革实践,推动青年学生在生活中体悟践行,在实践中淬炼坚守。“一馆”就是依托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打造青春励志报国思政大课堂。“三线”就是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相结合,打造“伟人成长成才信仰线”,贯穿韶山、东山高等小学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等青年毛泽东求学路线,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长成才;打造“青年毛泽东游学情怀线”,开展“重走主席游学路”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扎根社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厚植人民至上大情怀;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国线”,组织学生开展百家企业、百家中小学“双百行”,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新质生产力与最新教育技术,锤炼过硬本领,涵养报国强国大志向。

  打造第一师范“大品牌”。将校本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话语重构,提炼红色元素,创新表达方式,打造“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课堂以百年前青年学子来一师寻良师、觅益友为主线,以当代大学生参与其中沉浸式互动和隔时空对话为形式,让青年学子亲身体验百年前一师开学典礼、修身课堂、寝室讨论会、水井野蛮体魄等活动,真切感悟革命先辈成长成才、确立信仰的心路历程。课堂突破传统思政课局限,把思政“小课堂”搬进湖南一师旧址这个融社会、历史和现实于一体的“大课堂”,把革命先辈立志救国报国的“大道理”,浸润到鲜活“小故事”和学生“微体验”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校红色资源转化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育栋梁材贡献一师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