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斌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职业教育具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特征,只有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上好思政课”,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着。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凸显技术技能人才类型特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两者互为支撑,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技术技能等“硬本领”,还应有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等“软素养”。一是构建职教特色资源,夯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基础层”。要根据职业教育19个专业大类,系统化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共同组成的文化矩阵资源库,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于一体的榜样资源库。二是组建跨界教师队伍,培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关键层”。比如组建由大国工匠、行业大师、技术能手、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三是完善整体联动机制,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保障层”。要完善跟岗锻炼机制,让教师充分了解产业、企业、职业、专业的相关情况;鼓励支持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将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评先评优、职称晋级加分范畴。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彰显理实一体人才培养特质。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要回应社会热点、学生困惑点,让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道理和哲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充分发挥专业的实训场地作用,在具体的行业企业场景开展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有机融入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运用我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企业行业,了解新业态,与行业先进人物共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实践。
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协同,凸显科技赋能育人时代特色。现在的学生是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环境中成长的“数媒土著”,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要在信息化方面加力加速。要重塑数字教学空间,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构建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要开发系统化数字资源,研发“微课”“慕课”“VR”等数字资源课程,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面向学生开设信息技术与素养提升课程,提升信息意识、数字化创新与发展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