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非常气愤,我的作品被抄袭了。”近日,画师小吴发布的几条微博引发网友关注。被小吴认为抄袭自己作品的画作名为《最美南戏》,作者是一名来自温州的中学生。此后,小吴在网上搜索发现,相关优秀作品展里还有多幅画作涉及抄袭。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美育视为“无用之用”的教育,所谓“无用”指的是反对过于功利的培养方式,即美育一旦与比赛、评优挂钩,就很容易违背初衷。近些年来,少儿美术比赛中抄袭、代画等乱象频频发生,根子恐怕也在于美育教育功利化倾向过强、导向跑偏。近年来,中小学生艺术类比赛评奖已成为很多地方评价学校美育教育成效、社会美育培训效果、学生素质的“硬尺度”,甚至与学生升学择校等相挂钩,从而导致美育价值导向扭曲。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少年儿童学习艺术不是出于纯粹的喜欢,而是不自觉掺杂了功利思维,一些不得当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也助长了这种急功近利的焦虑。比如为了让孩子尽快创作出能够参赛获奖的美术作品,一些老师、家长无视艺术创作规律,随意模糊临摹、借鉴与抄袭、盗版的界限,诱导、怂恿孩子进行拼凑式创作。如此,不仅导致青少年美术教育与培训领域作假风气盛行,污染自由、诚实、创新的健康艺术生态,还有可能给青少年留下“作假失信但受益”的错觉,贻害无穷。
推动青少年美育回归“纯粹的热爱”,就应引导和鼓励家长从孩子兴趣出发,摒弃功利心。教育职能部门应清理和规范艺术类比赛,将艺术教育评价与学生评价、升学等脱钩,从注重“目标结果”向注重“素质养成”转变。同时,各类艺术比赛、美术展览之类活动也应完善规则、优化形式,把自由、创新、诚实的价值导向贯穿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