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曹娴
4月1日,在长沙格林香山公交站,一个长得像“集装箱”的充电设施在给电动公交车充电,其储存的电量可供40辆公交车使用,充满电只需一个多小时,可保长沙公交集团约170台电动公交车用电无虞。
这是由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长沙交通投资集团合作建设的梯次光储充一体化商业项目,把退役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技术“再加工”,让旧电池重新“上岗”:白天利用光伏给公交车充电,晚上吸收低价“谷电”储存电量,既节约资源,又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进入退役高峰期,多家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池材料回收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湖南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份,如何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规模做到全国第一?
高科技“变魔法”,旧电池变废为宝
在2021湖南(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上,长沙矿冶院带来的退役电池简易快速分选舱引人关注。
分选舱形似快递柜,退役动力电池在这里接受“全面体检”,经过扫描,电池的剩余容量、功率、内阻、电压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分选舱对电池容量重构优化,将旧电池的价值“吃干榨净”。
“退役不等于报废,而是回收利用的开始。”长沙矿冶院新能源循环利用事业部部长熊伟介绍,退役动力蓄电池一般还有80%的电池容量,经过检测、维护、重组等环节,就能重新运用到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家庭用电、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二次利用后的动力蓄电池还有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动力蓄电池中蕴含稀有金属原料,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将浪费宝贵的金属资源。
“废旧动力电池中,锂的提取成本高、回收率低,难盈利。”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位于株洲的凯地众能开发出低成本高效回收工艺,废旧锂电池的锂回收率达到9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针对磷酸铁锂低值废旧动力电池,湖南顺华锂业与长沙矿冶院合作开发“选择性提锂”技术,处理低值废旧磷酸铁锂毛利率高于15%,在行业内率先做到持续盈利,并建成国内该领域唯一示范工程。
湖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治平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一批企业合力攻关再生利用关键核心技术,为解决再生利用环节难点痛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湖南参与试点的单位共申请专利31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4项。
“互联网+回收”,退役电池“再上岗”
退役报废的动力蓄电池高度分散、流动,发挥余热“再上岗”,先要实现高效、安全、规范的回收。
在省工信厅的指导支持下,长沙矿冶院、中车时代电动、湖南铁塔等实力企业携手合作,在全国率先布局并建设了国内首个“互联网+回收”模式、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第三方回收服务平台——“锂汇通”。
在“锂汇通”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服务中心,检测区域各类设备对不同规格的电池进行检测、分拣,仓储区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电池包、电池模组等产品。“我们在14个省份设置了回收网点,形成回收网点-回收中心-交易平台-下游企业的流通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打开“锂汇通”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买卖双方都能发布求购、收购信息,注册、挑选、下单,操作方便快捷。自2020年3月上线以来,“锂汇通”回收退役动力电池达1万多吨,其中湖南9195吨,占全省回收量的46%以上;服务客户2972家,交易额约1.5亿元。
目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湖南积极布局和建设回收服务网点590余个,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回收网络。湖南邦普、金源新材、金凯循环等6家企业获批工信部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企业。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加快推动产业化利用
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报废动力电池数量逐年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是下一个“蓝海”市场。
新能源与节能产业是湖南优势产业之一。2019年,工信部在全国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湖南积极争取,抢先布局。
针对电池回收难、再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难等问题,省工信厅研究出台《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系统集成攻关实施方案》,征集解决方案项目,每个项目支持1000万元,聚集产业、技术、人才等各方资源,推动破解各环节瓶颈。
张治平介绍,目前湖南拥有规模以上再生利用企业11家、开展梯次利用业务企业8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全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产值超15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湖南邦普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年处理12万吨废旧电池,帮助企业实现百亿产值规模;湖南金源10万吨/年废旧电池再生项目加快建设,解决产业链上硫酸钠难处置的共性难题;中车时代电动新建梯次利用电池系统,湖南铁塔的梯次利用电池在通讯基站得到应用……
进军产业“蓝海”,一批高质量产业化项目,助力湖南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