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为青少年假期成长赋能

  吴虎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双减”落地落实见成效,应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确保青少年假期生活设计科学、安排合理,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责任机制,让青少年假期生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假期青少年教育也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学校要主导。学校应对青少年假期生活安排承担起主导责任,在放假前精心设计好假期生活指南,并告知社会及家长。“双减”政策向纵深推进,青少年假期作业负担轻了、校外培训少了,学校应引导他们更多参与体育锻炼、劳动实践及社会志愿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与综合素养。

  家庭是主体。家庭是负责青少年假期生活的责任主体。家长应在学校指导下,合理规划孩子假期生活起居、学习锻炼等事宜并认真实施,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和睦友善、积极上进的家庭环境。

  社会是主阵地。社会是青少年假期学习、生活、成长的主阵地,是青少年放松身心的“大乐园”、开拓视野的“大课堂”、开展实践的“大舞台”。全社会都应为假期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与服务。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机制,让青少年假期生活安全和谐、有序有爱。

  青少年假期教育牵涉面广、关注度高,需要有健全、可靠的保障机制。

  强化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强统领统筹,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为青少年假期教育指引方向,明确、压实各方尤其是职能部门责任,确保青少年假期教育与党中央政策保持一致,让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学校层面应有假期教育的具体安排及评价制度,并与社区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衔接;社区和涉及青少年假期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方案,做到权责明晰、全面细致。

  强化人员保障。学校、社会应围绕青少年假期生活,提前安排好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假期青少年的接待、管理和教育;应邀请有青少年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分工,并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与考核,确保青少年假期生活有序、有爱。

  强化后勤保障。学校、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承接的假期青少年教育项目,及早进行经费预算、准备好场地和相应设备设施,为青少年假期生活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机制,让青少年假期教育富有成效。

  家校社假期协同育人效果需要通过健全评价体系来反馈、衡量与评判,以确保不足之处得以及时改进。

  评价主体及对象应多元化。青少年可对为其提供教育或服务的单位及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馈到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家长、社区、企事业单位可对每个青少年的假期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过程性资料由青少年开学时带回学校,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参考或依据;对于青少年宫、红色研学基地、两馆一厅等假期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政府相关部门可请专业的第三方人员对其教育成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及方式要有针对性。各方对青少年假期表现的评价首先应突出品德及文明礼仪习惯,并加强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教育主管部门、青少年对家庭假期教育及社会各方的评价应重点关注育人导向、安全健康保障、项目整体设计的科学性等。评价可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查看视频录像、观看现场展示、评阅书面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评价结果要科学运用。青少年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及国家民族的未来,相关评价须客观、公正并得以科学运用。对于青少年假期个人表现及家庭教育评价结果,宜采取个别当面反馈方式;对于涉及青少年假期教育的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评价结果可公开,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各类问题,应责令、督促整改到位。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