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卓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劳动教育,应切实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学校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劳动教育基本原则,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握劳动教育育人导向。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升华点。在劳动理论课堂上讲授劳动专业知识与技能、劳动法律与职业道德,在实践课程中强化志愿服务、社会文化活动等内容,可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
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应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中学阶段,侧重培养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大学阶段,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培养目标。
体现劳动教育时代特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与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相呼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内涵建设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应在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个目标上着力、用功。
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强调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德的培养,还应重视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形成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
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体系。应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学生劳动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学生劳动认知、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为指标,从而真正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现途径。
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应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实践发展共同体:政府在劳动教育上应加大政策供给,发挥为劳动教育定向引航的作用;家庭应培树孩子“劳动创造一切”的价值观念,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应通过课程、实践等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应在舆论宣传、实践场地、劳资供应、观摩见习等方面为劳动教育提供多元化支持。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机制保障
应多措并举,完善劳动教育机制保障。
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开辟创客空间、小型种养植园、微工坊等实践场地;充分利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及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还可与企事业单位、厂矿、农林场等共商共建开放共享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劳动教育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加强专业和教材建设;建立师资轮训制度,定期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健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让劳动教育教师“留得住、用得了、教得好”;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充分发挥劳模、优秀工匠、生产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等有一技之长人才的作用,补充劳动教育师资。
健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议财政设置专项资金,探索项目制、直补到校等多种模式,给予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劳动教育专项经费单列,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