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大力宣传科学育人观念、指导家长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
如何深化教育创新,促进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蒋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办好思政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运用仪式礼仪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政课教育载体,高度契合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求,有助于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创新仪式礼仪教育方式,全方位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仪式礼仪被喻为“行动中的信仰”,运用仪式礼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全方位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营造时空叠加的爱国氛围,开展仪式礼仪情景式教育。在特定时间举行纪念人物、事件、节日的仪式,在特定地点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战争重要战役发生地、文物保护场所、历史遗迹等开展仪式礼仪教育,将历史延续到现在、将个体置于集体之中,营造出时空交错的氛围,点燃青少年爱国热情。
利用虚实结合的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仪式礼仪教育形式。将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动漫、有声读物、短视频等与仪式礼仪结合起来,通过“00后”“10后”喜爱的载体开展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礼仪活动,切实提高仪式礼仪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青少年参与仪式礼仪的体验感。
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仪式礼仪教育。一方面,应增强升国旗仪式、纪念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宣誓仪式等的“参与感”“互动性”;另一方面,应抓住与重大节日、重要人物、重点事件相关的时间节点,通过线上升国旗、献鲜花、点蜡烛等形式营造网络爱国“仪式感”,让广大青少年能方便快捷关注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自觉接受其熏陶。
丰富仪式礼仪教育内容,多层次提升青少年爱国认知
随着时代发展,应努力将最能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认知、促进青少年爱国主义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内容融入仪式礼仪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仪式礼仪。对传统仪式礼仪进行改造创新,广泛开展与培育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仪式礼仪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和人心凝聚功能。比如举办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优秀人物表彰活动、志愿活动签字仪式等,促进青少年形成价值共识。
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仪式礼仪教育。在仪式礼仪中,除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应着力彰显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精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将世情、国情、党情等融入仪式礼仪教育。开展仪式礼仪教育时应注重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党史教育,引导参与者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提高仪式礼仪教育频率,多环节加强青少年爱国实践
让爱国主义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非短期之功,需要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仪式礼仪教育体系,提高仪式礼仪教育频率,多环节加强青少年爱国实践。
推动学校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礼仪活动。各大中小学不仅应在重要节庆、纪念日组织全体学生举行庄严的仪式礼仪活动,还应每周定期开展升国旗、升少先队队旗等仪式,让学生深切领会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将青春梦融入祖国梦、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仪式礼仪教育。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在家里悬挂国旗,一起参观博物馆、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等重要传统节日,结合国庆节、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仪式礼仪活动。比如每天定时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体播放国歌;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定期推送各种有关爱国主义仪式礼仪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组织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重要节庆日举行升国旗仪式等,让青少年在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中投身报国实践。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