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捞民间风物,寻找湘西气派
——读范诚散文集《吊脚楼下的湘西》

  袁姣素

  说到湘西文化,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等一些名人在湘西留下的蛛丝马迹。而近读了范诚的《吊脚楼下的湘西》,对湘西文化有了一种另类的向往和收获。

  “湘西”,作为湖南的神秘版图,这里孕育的巫楚文化、土家文化、苗家文化、梅山文化等都是值得中国文化人去探索认知的。在这些远古的文明中跋山涉水,再结合现当代的“湘西”特征,自然就不难理解沈从文笔下书写的“古老的湘西社会是一个人神和悦的自然家园,人类智慧与情感本真的摇篮,美与爱和谐共存的乐园”。

  范诚的《吊脚楼下的湘西》开篇,叙述了湘西的自然生态环境,从“山”到“水”,从“城”到“居”,再从“食”到“行”,让人们领略到湘西的奇险风光之美,真实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而湘西人居住的吊脚楼群,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地方,其旖旎多姿的自然风貌、清丽隽永的古朴气质,就是镶嵌在湘西大地的一双双“眼睛”。这一座座傍水而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在日出月白中沉淀,在日常生活中生发的声响,生动着这里的魂魄。范诚的叙事是严谨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丰沛的想象力。

  范诚又是善于打捞民间风物的。从他描摹的“娃娃鱼”“猫头鹰”“猛洞河猕猴”这些动物物语中,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而湘西的母亲河上“永远的酉水号子”,四季更迭中“油桐的花开花落”,古梅山的“狩猎的传奇记忆”……都在时空流转中定格。那些不绝于缕的回响,如痕岁月,喜怒哀乐,在大自然中葱茏、成长、以至生生不息。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湘西的山水是性情的,豪迈的,有个性的。

  纵情山水,总要回归家园。范诚在打捞民间风物中,抒写人文历史,糅合人间烟火,使文本流溢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宁静,和谐,生动,有力。

  而叮咚之下,定有炫音。既然是吊脚楼下的湘西,这里的灵魂人物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从里面的《沈从文与湘西题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师的高格。沈从文不仅是中国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章草和蝇头小楷颇有功力,却很少题字。1982年,沈从文最后一次回故乡凤凰探亲,参观了母校。回京后,沈从文决定给母校捐资一万元,以寄情思。学校用他这笔钱盖了一座藏书楼,准备命名为“从文藏书楼”。收到信后,他赶紧回信,“绝不能以我的名字命名,这与我希望的完全不同,就叫‘藏书楼’吧!”然后,他只题写了“藏书楼”三个字,寄了回去。

  据说,有一年,文昌阁小学想请沈老题写校名,沈老回绝道,“我的老师田名瑜先生还健在,他的字写得比我好,应该请他写。”由此,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张充和给沈老的墓志铭——“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从《吊脚楼下的湘西》中,我们还能捕捉到熊希龄、黄永玉的人生片段,还有不应被遗忘的晚清名将邓绍良、将军诗人杨岳斌等等,这些历史烟云中的前尘往事,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独特的民族风情,都给湘西大美增添了风华。

  纵观全书,对文集没有以小辑分类觉得稍许遗憾。其中的山川河流、民俗风情、在场纪实、今古传奇、人物轶事等篇章都杂糅一起,含混不明,脉络有欠清晰。仅为个见,许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其中高妙未能参悟罢。然瑕不掩瑜,该书叙事流畅,朴实率真;文字简约练达,蕴含张力,让人们体验到远去的湘西,变化中的湘西,真实而沧桑的湘西……有着打捞民间风物,寻找湘西气派的真我风采。

  (《吊脚楼下的湘西》 范诚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