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于《达·芬奇笔记》

  沈科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去世50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艺术家、发明家以及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依然令我们眷恋并痴迷着。除了十几幅神秘而美丽的画作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速写、笔记和文章等,它们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去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创新精神,同样也在现代读者中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达·芬奇的手稿有4000多份,被后人笼统地称为“达·芬奇笔记”,这些手稿分门别类,被编成几个不同的集合。笔记涵盖的内容广泛,甚至还有解剖学研究、颜料的研磨和调色等等,让人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师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达·芬奇令人惊叹的艺术才能,为他赢得了实至名归的声望,而他撰写的文字却鲜为人知。这些文字对现代读者是一个挑战,不仅仅因为他那著名的“镜像”写作方式,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由于达·芬奇患有诵读困难症,或者由于想要保密的偏执。其实不然,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运用独特的天才智慧,成功解决了所有左撇子都会面临的难题,左撇子从左至右书写时,往往会把墨汁沾到手上。

  此外,这些笔记非常散乱,除了《莱斯特手稿》(Coder Leicester)、《马德里手稿》(Codex madrid)等少数特有的例外,其他手稿都是内容芜杂,有时甚至在同一页之内写有不同的内容。手稿上的语言表达复杂难懂,翻译资料也相对匮乏,毕竟天才的手稿又岂能让人轻易领悟呢。

  为了尝试克服上述困难,这些内容经过编者精心编排,并被组织成为相应的章节。全书被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美、理性和艺术,观察和秩序以及实用科学。每一部分,编者均编配了全新详细的介绍文字,配上了画家的原始文字,旨在方便读者参照阅读和理解,将这些作品与伟大的创作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这种分类方法稍稍有悖于列奥纳多·达·芬奇艺术创作的高度统一性,但是它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种较为舒适的阅读结构。

  艺术史学家H·安娜·苏是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和考古硕士,她也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美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和哈佛大学的学术刊物里工作过。H·安娜·苏用手中的笔和自己的艺术观为这些材料提供了精彩的评论和见解,使达·芬奇的笔记成为了一份精美的单卷书。

  这部众人期待的笔记,汇集了达·芬奇在绘画研究中最精彩的内容,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最后的晚餐》的写生图,展示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

  尽管达·芬奇在当今的声望主要源于他的艺术成就,但他的天赋远不止于此。他虽未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专业教育,但是他在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还有表现其最浪漫创造想象的众多发明,这些都将在书中得到一一的展现。

  “如果他当初发表了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猜测这种情况对人类的学术与社会的进步,当然是毫无用处的,但是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人类的学术和社会的演变一定都会大不相同……如果我们要在古今人物中选择一位来代表文艺复兴的真正精神的话,我们一定会指出达·芬奇这位巨人。”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如是说。

  《达·芬奇笔记》的最后,展现了他的一些“使用建议”和“哲理、警句和箴言”,体现了其作为一代艺术大师对人文知识具有的超乎寻常的感悟能力。

  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也独具匠心,附赠的五张原版复刻插画,可以做成不同的展示封面。

  达·芬奇深感自己在古典教育方面的缺乏,他的成就主要来自自学。他曾经多次申辩自己是依靠实验和自身强大的观察能力来进行学习的。“野路子学习法”实践者达·芬奇从不循规蹈矩,却恰恰创造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成果。

  本书把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天才以崭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达·芬奇一生所涉猎的领域颇多,用艺术家三个字早已无法形容这个伟大的人。无需多言,读者们肯定能从他的笔记中,感受到达·芬奇最原始并极富创造力的所思所想,以及超凡的精神境界。

  (《达·芬奇笔记》,列奥纳多·达·芬奇著,H·安娜·苏编,刘勇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