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代传唱的女英雄之歌

  阿甲

  早在2012年,《花木兰》最初版本出版的两年前,我就有幸听蔡皋老师详细介绍现在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作思路,当时我兴奋不已,对蔡皋老师许诺,等书出版后,我要为她完整地唱一遍《木兰辞》,因为这首北朝民歌真的是一首可以唱的歌,而这个版本恰好是严谨地以原诗作为文本,文图配合,相得益彰。

  花木兰的故事有许多当代的改编版本。而图画书故事,近年来也有多个版本问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秦文君与郁蓉合作的《我是花木兰》,还有叶俊良与克莱曼斯·波莱合作的法国版《花木兰》。无论是电影,还是图画书,改编者颇专注于对这位古代女英雄加上一些现代元素,力图探究更适应当下的女性意识。相对而言,蔡皋版《花木兰》最原汁原味,试图回到更为乡土民间的情境中,体验那首女英雄之歌带来的长久感动。

  蔡皋的画混合着传统文人画、民间绘画和稚拙的儿童画的趣味,同时相当娴熟地运用图画书叙事语言。故事从前环衬页就开始了,淡雅的山水画背景中,骑骏马奔驰的武将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版权页上那个纺纱的姑娘是谁?书名页上拄着拐杖的老父在看什么,旁边偷看的姑娘又是谁?翻到正文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开始唱响,画面中是一个温馨的五口之家,偏暗的棕褐色是泥土的色调,看起来是靠辛勤劳动而丰衣足食的农家,但平和的气氛被父亲正在磨的一把剑破坏了。我们知道,战争正在临近。

  在讲述这样的传统故事时,蔡皋并没有选择轻巧地省略对生活环境的描绘,而是尝试细致地还原细节,农舍、床榻、桌椅、农具、纺织机、庭院、花草树木……能做到这一点,多少得益于她多年的乡村教书经历,也因为她打心眼里热爱乡土。看蔡皋画的传统故事,在这样的体验中会增长很多见识。她还颇在意还原乡间的风土人情,木兰禀告辞行时会请父母坐下,返乡见到父老乡亲会拱手作揖,而那些孩子们,很自然地表现出天真活泼的情态。

  但艺术家并不简单停留在带有一定写实性的还原上,她很擅长选择一些特定事物作为符号,阐发颇具象征色彩的意义。比如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一幅对开页,画面左下角是一扇门,画面下方中间是土灶,画面中间偏左处是一口井,散在画面多处的是光秃秃的树——门、井、灶与树,都是家的象征,在这里与集合出征的队伍相对应,构成了一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悲凉场景。与之相呼应的是木兰返乡的那幅画面,此时我们又看到了那口井,井旁的桃树开花了,落英缤纷,花瓣飘落在人们的身上。这似乎象征着复苏与希望,但村里可以见到的大多数人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可以想见这场和平的代价有多大。

  最喜欢看木兰在闺阁中换装的前后两幅对开页,它们都采用了异时同构的表现手法,将不同时间做的几件事都集中在一个场景中。前面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想到老父和小弟都无法从军,木兰毅然换上了战袍,后面回到家“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画面的布局一样,细节却有许多不同,需要读者用“找不同”游戏的心情来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先抑后扬,然后到下一页“出门看火伴”,将情绪推向最高潮。

  在蔡皋版的《花木兰》中,没有特意挖掘现代意义的女性主体意识,但她在努力还原某种延续至今仍然真实可触的生活场景,展现自古以来就自尊自强的女性典范。在这个意义上,它同样具有当下性。

  在这首女英雄之歌的收尾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双兔嬉戏之地看起来颇眼熟,可能是花木兰所在的村落一角,也可能是那个桃花源。如果不信,看看后环衬页吧,画面中间的小桥上,是不是“见渔人,乃大惊”一幕的再现?实际上,在蔡皋的多部传统题材图画书中都会闪过桃花源的影子。那样和平美好的生活,应该也是花木兰的理想吧。

  (《花木兰》 蔡皋编绘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