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成 甘秀珍 彭 卫
为谁撇下一捆笔,盘根错节织迷宫。
盛夏时节,大山深处的楠竹村,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作为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洛塔园区的核心部分,楠竹村石林面积达62平方公里。平均1400米的高海拔,带来丝丝凉意。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村内石林丛生、溶洞密布、阴河交错、瀑泉飞泻,集溶洞、秀水、奇石、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岩溶地质“百科全书”。
林内石头造型奇特多姿,塔状、罗汉状、箭簇状……古藤缠绕、蔚为大观。“五虎赶六羊”“溪林石沟”等景点,远近闻名,有的嵯峨如高山,有的峥嵘如石塔,有的嶙峋如盆景,有的峻峭如险峰,格局特色,层叠交错,气势恢弘,浑然天成。
从狭窄的溶洞入口走进,一个开阔的洞室映入眼帘,别有一番天地。一条小溪从溶洞中向外流出,溪水潺潺。仔细一瞧,还有通体透明的盲鱼游弋其中,更添神秘色彩。正值旅游旺季,来此度假探险的游客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久久回荡。
继续往前走,天生桥、穿洞、天窗群逐一出现,洞洞相连,曲折幽回,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天坑底部升腾起阵阵云雾,在阳光的映照下,瑰丽多姿;一条70米高的瀑布沿坑壁直下,飞流直湍。置身其中,恍如仙境。
溶洞里,电影《失语镇》摄制组正在拍摄。“环境美丽、人文气息浓厚。”导演杨恒说,之所以选择楠竹村,是因为这里的风土人情适合电影主题。无独有偶,2020年,第一部土家族历史文化题材电视剧《血盟千年》,也曾在此取景。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是楠竹村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缺水的大问题。“有女莫嫁洛塔坡,只听水响不见河;哪天若要洗个澡,一直下到洗车河”,是长期以来楠竹村贫困缺水的真实写照。
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20世纪60年代,楠竹群众不怕苦、不怕死,下天坑、堵阴河,打隧道、开渠道,建成水利工程211处,新开梯田4600多亩,彻底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从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洛塔品格传遍三湘四水。
“弘扬洛塔品格,建设美丽楠竹!”龙山县委办副主任、美丽湘西办主任向清平介绍说,楠竹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建设自然、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造就神秘独特的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园,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
走进古朴典雅的洛塔陈列馆,朴素的青色瓦面和浅白色的石灰墙,时代特征鲜明;青石板铺就的小院,黄泥巴筑成的礼堂地面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展厅内,一个个展览的背篓、箩筐实物,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肩扛背挑”的艰苦岁月,楠竹群众自力更生、开创美好幸福生活的劳动场景,仿佛触手可及。
路上,村民王奎正在仔细清扫卫生、收运垃圾。王奎今年35岁,因身患残疾,村里聘请他当保洁员。“我和其他10名村民组成了保洁队,我是队长。”王奎说,村里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厕所,拓展公路、美化环境,游客越来越多。
中午时分,久久农家乐里,老板王贤兵夫妇正在忙着洗菜做饭、招待游客。2005年,王贤兵将自家住宅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以前看洛塔品格,现在看世界地质公园。”王贤兵说,“从2020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后,村里的旅游业也‘水涨船高’。我每年都要接待两三千名游客,纯收入接近10万元!”
“村里共有2家农家乐、10家特色民宿。每年来村里的游客超过5万人。”楠竹村党支部书记阳小骏说,“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千亩旅游生态园,丰富旅游业态,争取把楠竹村建设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胜地。”
站在高处俯瞰,楠竹村的美景一览无余。一栋栋吊脚木楼,古朴宁静。四周山峦起伏,漫山遍野的南竹青翠欲滴,把村子拥抱在绿海之中。蜿蜒曲折的游步道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石林成了竹林间的点缀,“石在林中生、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