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诗源
天气渐渐温暖起来了,长沙街道上到处是樟树的落叶,树冠上一蓬蓬的嫩叶,黄绿黄绿的涌到你的眼前,让你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意。铜官窑古镇,毗邻湘江,河堤边早前因为雨水而显得蓬蓬松的河岸如今已经被一层绒绒的青草覆盖了,像是一块块的毯子飘在平坦宽阔的江面上。
而在1500多年前,长沙窑也是中国彩绘瓷的春天。中国瓷器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是随着工艺的发展越来越繁复艳丽。早期的时候以青瓷和白瓷为主,有名的秘色瓷即是属于青瓷一类,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云:“九秋雨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以想见当时青瓷的风采。
长沙窑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开创了釉下大规模使用彩色绘画来装饰瓷器的先河。大量的釉下彩绘瓷器,不仅丰富了当时的人民生活,还跟随丝绸之路销往沿线国家。自此,彩绘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长沙窑的兴衰与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呈现出惊人的吻合,它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历经200多年,从长沙窑上我们可以看到唐王朝治下人民的生活缩影。长沙窑用釉下彩绘的技法生动的记录了唐王朝的审美意识。
人物、花卉、鸟兽都鲜活地通过长沙窑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们被简洁的笔法写就,意趣生动,主要采用青釉绿褐彩绘,即底色为米褐色,用绿色,褐色绘制花卉,飞鸟,走兽,色彩活泼,充满春天鲜活的气息。笔法上则是全然的自由,粗笔和细笔根据不同的绘制需要随意的转换使用,并不过分刻画细节,与当时唐王朝主流的工笔审美形成显著的差异,显示出中国写意画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可贵的成就。不仅如此,部分长沙窑上还出现了彩绘和诗文一同出现的装饰形式。这在彩绘瓷上,甚至是当时的中国画上都是罕见的。竹林七贤诗文罐,融绘画与诗文书法的装饰为一壶,显示出长沙窑彩绘无与伦比的创新精神。今天,我们还可以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窑博物馆等地方看到这些历史的遗珠。
在长沙窑的基础上,中国彩绘瓷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发展,相继发展出青花,斗彩,珐琅彩直至最后开创了醴陵釉下五彩这朵彩瓷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