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提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推向纵深,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社会各界一道共筑坚固的国家安全防线。
紧扣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确保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导向正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新时代“两个大局”和国家安全形势任务,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面向青少年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须紧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坚持正确教育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进头脑,持续引导青少年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用之才。
确立总体教育目标。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各级各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并促成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其中维护国家安全意识主要包括立足大局的战略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德法互彰的规则意识等;维护国家安全行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认知、捍卫国家安全的荣誉感、保护国家安全的意志品质等的有机统一,并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危机情境的实践。
遵循基本教育理念。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基本教育理念:整体性理念,即教育内容应涵盖传统国家安全与非传统国家安全、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价值性理念,即教育过程应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认同及践行;适度性理念,即理论认同和行为实践应针对不同学段特点恰如其分地开展,不超前不超量。
实施“三个融入”,确保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多样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应着力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系统、规范、科学、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课程育人。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大学,思政课都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中,应阐明国家安全重要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内涵,以及有关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的基本常识和现实状况;高中阶段思政课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维护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在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中,应注重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则,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现状、深入探究国家安全课题,把握各种国家安全风险背后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理论实质。
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拓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应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在校内,除了开设专门课程、开展专题教育、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外,还可利用学校社团、广播站、宣传栏等各类平台,传播国家安全知识,并结合入学教育、升旗仪式、军训、节日庆典、“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在校外,中小学可积极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子陪伴共游革命博物馆、红色景点、国防安全教育基地等活动,由家长为孩子讲解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和知识;大学阶段,可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社会实践学分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文化育人。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接受文化熏陶的最佳时期。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应善于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国家安全教育体验,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发展与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在培养安全素养、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
(作者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