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如何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方琼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鉴于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高校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好“政治关”“阵地关”“防控关”,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不断擦亮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把好“政治关”,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要是严把政治关,确保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确保网络意识形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政治领导与政治监督。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网络、党管意识形态,构建分工合理、衔接有序、齐抓共管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纪律检查和政治巡察范畴,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
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推动“主力军”上“主战场”,提升高校各级网评员发声能力和斗争技术,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红”评论员,强化网络正能量传播,引导师生积极主动与舆情乱象开展斗争。
强化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筑牢师生思想防线,提高广大师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共同守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把好“阵地关”,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网络阵地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阵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就在;阵地丢失,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就会消散。把握住网络主阵地,是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网络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聚网络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从话语体系、话语能力、话语内容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做活做新网络媒体矩阵。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加强高校融媒体矩阵建设,需要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推进网络作品创作生产,不断丰富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内容,增强主流网络媒体吸引力;在宣传载体上不仅要重视官方渠道,也应重视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渠道,培育传播正能量的自媒体队伍,在自媒体阵地传递正确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严格执行校属媒体审校制度。应从强化制度管理、健全组织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校属媒体平台的监督和审查,加大对二级单位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力度,确保校属媒体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内容导向、价值取向,切实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把好“防控关”,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爆发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会迅速扩散,部分大学生网民难辨真伪,容易受错误舆情影响。为此,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把好“防控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强化防控意识。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提升政治辨别力、管网用网水平,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丰富斗争经验;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应对和引导舆情的能力。
提高防控技术手段。高校应积极建设网络监管监测系统,运用网络侦查和监管技术搭建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管控平台,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坚决清理造谣诬蔑言论、暴恐音视频等各类有害信息,及时处置网络安全风险,全面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
完善防控体系。高校应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确定相关成员单位,并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实行联防联控,建设强有力的“防控”体系。其中宣传部门应积极传播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引导师生明确网络非法外之地;保卫部门应夯实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校园治安、消防、交通等管理水平;学工部门应重视由网络因素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各二级单位都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