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偏远山区农村文化振兴之路

  伍育琦

  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存在“空心”现象:不光是因劳动力外流而形成“形空”,而且因公共文化生活的空心化而导致“神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探索适合偏远山区农村文化振兴之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意义

  具体而言,振兴偏远山区文化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1.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在偏远山区实施村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摒弃落后的陋习旧俗,可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文化振兴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能有效提升村民的幸福感。随着偏远山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他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文化振兴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素质,友善邻里关系,和谐乡村社会,使村民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快乐和安宁。

  3.文化振兴以挖掘、保护、传承乡村文化为主要内容,让村民重拾自信。偏远山区由于相对闭塞还保留着大量积极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生活方式,文化振兴就是要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让村民了解它们、认同它们、喜欢它们,让村民在纷繁城市文化影响下还能守住土韵乡魂,对乡土文化有底气、有自信。

  偏远山区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偏远山区农村的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面临着“三缺”困境。

  缺“心”是制约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根本原因。一是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的基层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发展和增收上,对乡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远远满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二是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的输入与渗透,村民的生活方式乃至“三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土文化日渐式微,村民文化自信明显不足。

  缺“金”是制约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主要原因。偏远山区农村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隐藏在村民的生活方式、古道古屋古桥甚至是人名、地名之中,它们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而环境治理与基础建设、文化挖掘与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造血”能力先天不足的偏远山区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缺“人”是制约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重要原因。偏远山区农村文化振兴面临着多重瓶颈:一是缺人力,二是缺人才。这些地区留守村民非老即幼,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难以胜任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任;而承载当地人生活方式和集体记忆的本土特色文化,其传承主要依托本村村民,传承方式多是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传承,如口口相传、手把手教、耳濡目染等等。随着偏远山区的年轻人一批批离开家乡,这些文化离他们渐行渐远,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动力不足,承续变得十分艰难,随时可能因“人去艺绝”而归于消亡。

  偏远山区文化振兴的思考

  偏远地区的乡村正是因为偏远还保留着一些乡村原有的生活体系和生活方式,它们在城市化背景下,显得十分稀缺而珍贵,坚守这些乡村文化根脉,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创新思维,增强自身的“吸金”和“吸睛”能力。偏远山区农村一方面要继续依托国家和地方政策,争取更多金融资源和多方资金资助;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互联网时代让偏远山区不再完全受制于区位劣势和交通不便,只要不懈创新、与时俱进,就可以把青山绿水、宁静祥和的农村之美传达到相关地方,提高知名度,吸引消费、投资等,创造出经济效益。

  统筹规划,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本村村民的需求制定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目标;通过各类送教、帮扶,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针对村民需求,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凝练特色,增强本土文化的异质性。守护乡愁记忆,尽快对乡村中尚存的古道、古桥、古屋等文化遗产予以登记清理、保护修缮,留住每个乡村特有的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记忆;揣怀敬畏之心挖掘、保护、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在其活化创新的同时,始终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魂。加快相邻村镇的文化、景观有效串连和组合,打造出一个个特色村、特色镇、特色县,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多方赋能,调动乡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包括: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村民还乡创业,从中培育一批本土化的文化生力军;健全非遗传承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非遗保护、活化与传承中来;与地方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带动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能人;加强本土文化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受益者、见证者、参与者和传承者。

  总之,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与城市相对应的不一样的风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城乡如何融合,都不能“有乡村没乡愁”。只有抓住偏远山区乡村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