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杨立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历经数千年沉淀的湖湘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担当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提供丰厚滋养,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构筑“主阵地”,促进湖湘优秀文化进校园。湖湘文化是湖南高校的文化底蕴,是特殊的思想动能和教育资源;湖南高校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和“主阵地”。目前,我省一些特色文化还没有进入到专业研究的视野,有的特色文化因缺乏人才、资金等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高校既育人又育才,理应在湖湘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上实现新担当。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平台作用,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资配置、课程设计等环节,以其达到“精准滴灌”“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作用,让湖湘文化进入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和实践活动,主动与各类湖湘文化研究基地形成共研互促的机制,参与对特色文化及部分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挖掘和整理。
培养“主力军”,促进湖湘优秀文化进头脑。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高校既要培养湖湘文化教育人才,善于在课堂内外授课,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汲取到湖湘文化的滋养;也要着力培养研究人才,让富有经验的一线专家到学校里承担课程任务,既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又引导青年学生自觉用创意表达、推广湖湘文化,培养学生讲好湖湘故事与文化的硬本领。同时,湖南高校教师应立足文化自信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和科研素养,努力做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努力寻找湖湘文化与教书育人的结合部、契合点,推进课程思政与湖湘优秀文化的融合,让学生提升文化涵养,锻炼专业能力,努力担当起湖湘文化传播使者的使命。
建设“主战场”,促进湖湘优秀文化进教材。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参与多层级课程思政规划教材编写。以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思政改革,如开设“湖湘文化西语说”等跨文化交际课程,探索性将湖湘优秀文化融入大学外语课程教材,助推学生用外语传播湖湘文化的能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湖湘文化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文化、历史等角度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专业课程中有关湖湘文化的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推进实践类课程思政创新,结合湖湘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教导学生注重湖南省情文情的了解,创建“湖湘文化+科技”、“湖湘文化+创意”“湖湘文化+旅游”“湖湘文化+金融”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
构建“主渠道”,促进湖湘优秀文化进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湖湘文化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弘扬传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科学运用第二课堂、虚拟仿真课堂、网络课堂、网络在线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引导师生参与“岳麓书院讲坛”“师道大讲堂”等湖湘文化主题系列讲堂,领悟湖湘文化的精髓;全省各地都有着值得大书特写的历史风云、革命英烈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点,应有计划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文化遗迹等,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课和实习实训课,探访考察湖湘文化胜地、湖南红色革命遗址、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度体验传承湖湘文化。
湖南是文化大省,是一方红色热土。湖湘优秀文化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取向、准则高度契合。汲取湖湘优秀文化,涵养湖湘文化特质,是湖南高校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必将推动湖南高校和湖湘文化相互滋养、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