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怀化 此心安处是家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雷鸿涛

  仲夏灿烂的阳光洒在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太安社区,社区广场上歌声飞扬。太安社区之歌——《太阳出来照窗台》诉说着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搬出山窝窝,迁来好生活。’社区越建越漂亮,越来越和谐,大家安居又乐业。”搬迁户李西玉不住口地称赞,“社区之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让搬迁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怀化市委书记许忠建介绍,作为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市州,“十四五”以来,怀化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搬迁群众既住得放心,又过得安心。

  6月9日,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且是湖南省这项工作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身残也能有事做——

  稳定收入更安心

  “哒哒哒……”7月11日,沅陵县太安社区德云服饰有限公司帮扶车间,4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一张熨衣工作台,是残疾人李西玉的“特殊岗位”。

  “政府帮我找工作,身残也能有事做。”李西玉说,以前住在大山里,啥活也干不了;现在,搬出大山住进了城里的新房子,楼上是住房,楼下可上班,做梦也没想到。

  2018年底,湖南省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沅陵县太安社区建成,1389户5320人陆续从大山里搬到安置点。

  这么多人从山沟里搬出,靠什么生活?

  搬进新房子,兴起新产业。沅陵县突出后续就业帮扶,将厂房搬进安置点,先后在太安社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4家,为全省率先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帮扶车间的县。

  车间搬到家门口,就业不用去远方。怀化市及时推广沅陵经验,先后建成297个帮扶车间,近3000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乐业才能安居。”怀化市易迁后扶办负责人说,搬得出的问题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政府投资项目支持就业,推广以工代赈带动就业,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系列推进就近就地就业的举措,让全市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穿行在太安社区旁的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黄桃开始采摘,甜柿、连生稻等农作物长势正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厂房‘搬’进安置点,产业‘安’在家门口,坚持产业就业齐抓、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推动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易中华介绍,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总面积1万亩,目前,产业园初具规模。搬迁户享受在产业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多重收益。

  怀化市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的质量,在大中型安置区发展产业园和新型业态。目前,全市已建成后扶产业项目158个,总投资15.3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促进安置点群众人均年增收2.47万元。

  “乡亲菜园”解乡愁——

  完善设施更贴心

  7月10日,麻阳城西易地扶贫搬迁点龙升社区,不少搬迁户肩扛锄头出门,喜气洋洋提着新鲜蔬菜回家。

  搬迁户进了城,难道还在干农活?

  搬迁户郑云大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团。年逾花甲的郑云大在龙升家园安家后,社区分给他家30平方米的“菜园子”。他平时在小区当保安,下班去干农活。

  社区为什么分地给搬迁群众?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联席办主任刘少志告诉记者,不少群众住进新房,实现了就业,但进城买根葱嫌贵,种地务农的习惯难舍。

  如何让搬迁群众住得惯、能融入?易地扶贫搬迁“乡亲菜园”工程应运而生。龙升社区为安置点入住对象按户均30平方米配套蔬菜种植用地,用地由政府分配提供使用权。

  “‘乡亲菜园’菜园既为大家节约了生活成本,也为搬迁户解了乡愁。”刘少志说。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步,接下来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稳得住,配套设施要完善。记者围绕龙升社区走一圈,卫生室、幼儿园、银行、超市、公交站、“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过得好快活,就在这里安心养老。”年近八旬的黄呈召是社区民乐队的成员,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的排练室里,拉拉唱唱的日子过得乐悠悠。

  在怀化,像龙升社区这样的配套,是每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标配”。怀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春秋说,怀化以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二十条措施”精准落细落实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安置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把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里。

  社区尝鲜“云治理”——

  满足需求更尽心

  每当夕阳西下,芷江海峡路社区文化广场便热闹起来,一群孩子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踢足球。

  海峡路社区,是芷江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社区文化广场踢足球的孩子,大都是搬迁户的娃。他们的教练叫赵凯,是驻海峡路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今年初,搬迁户黄星见工作队的赵凯在下班后总喜欢到社区广场踢足球,便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小程序向社区干部建议:“社区的小孩放学后能否跟着赵干部踢足球?”

  社区干部接到黄星的反映后,找到赵凯商量,随之成立了“五点半”少年足球队,现有队员20余人。

  “每天下午放学后,赵叔叔带着我们踢足球,结识了很多小朋友,很开心。”留守儿童黄小平高兴地说。

  从山村搬进城镇,群众生活环境变化大,如何有效治理?芷江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安置点成立社区,社区成立党支部。同时,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划分微网格,开展便民服务回应搬迁群众的需求。

  “社区尝鲜‘云治理’,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做到‘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跑单’。”海峡路社区党支部负责人说,社区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可随时反映问题诉求,经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核验,精准派发所属网格的网格长调解处理。

  今年5月初,搬迁户补家培发现小区便利店经营户彭某华在转送货物时,将22栋门前的污水井盖压坏,便找其理论,并要求更换新的污水井盖,双方因此发生口角。

  补家培通过微信小程序反映情况后,网格长牵头社区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彭某华很快更换了新的污水井盖。

  从去年11月至今年上半年,海峡路社区“云治理”累计调处群众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45个。

  怀化市发改委主任马源介绍,怀化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推行“一站两委四会”党建模式,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致力打造管理规范、服务便捷、就业稳定的“睦邻之家”,让搬迁群众找到归属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