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远嫁山东的季先,因为疫情而得以有时空上的自由,两次回到川西父母身边,身历目睹三哥日复一日地重演30年来呵护失能父亲的点滴细节,拍下了1万多张照片、记下了10多万字文字,精选成《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集中展现身边人坚忍孝养的日常生活与心路历程。
人到中年的三哥高叔先,高中毕业,在川西天台山长时间培育萤火虫。天台山成为亚洲最大、全球十大的萤火虫基地,有他繁忙的工作和辛劳的心血所在。官方媒体也曾把他誉为“萤火虫王”。
就是这样一位忙碌的科技工作者,一个小家庭的丈夫和父亲,利用点滴空闲,主动承担起孝养父母的重任。
高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很早就转为国家教师,知识改变了命运。孰料,人到中年,突患偏瘫,遭遇不幸,还有更多的躁动不安。三哥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照顾老父的责任,不断平复其情绪,宛如流萤一般,用萤火的微光,照亮父母幸福的晚年。
书里80个素朴而温馨的镜头和场景,是季先零距离地感受和协助完成的。她站在亲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真实见证了老年生活的不易,照护老人的三哥的艰难。
她以爸妈同时倒床,三哥有些兜不住开篇,展开自己所见所感的点滴。大多场景发生在家里,是特别温馨的。但也经常出现让三哥手忙脚乱的突发事件,如老爸在外要大便,如进城看病拉在裤子里了,如陪护老爸住院也时刻会出现一场霸蛮式“战争”,如照顾着这个而那个突然不见了,如老爸闹老妈哭让人情绪接近崩溃……就连推着两部轮椅带二老赶场,也要及时考虑他们近乎孩童争持的情绪。照顾瘫痪有年的老人,既要有社会关怀的支持,也要有人文关怀的温暖,更需要技术层面的知识关怀。三哥的孝顺,能使瘫痪多年的父亲感受到晚年的幸福,体现出一种源自亲情的美德。
她援引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里所说的“孝有两种,一种是养口体,一种是养心智”,把三哥称为“最大的养口体的孝子”,故而“爸妈有福”。三哥还经常带着父母去看自己在天台山精心伺候的萤火虫,与父母一起“养心智”,一同感受对生活与生命的热情和热爱。
季先用生活化的场景、真情感的文字,记录三哥在孝养路上的一点一滴,亲眼看着三哥怎样带行动不便的爸妈出门、上车,如何在先后顺序上施展的小小用心和智慧,看到他给父母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时的精心和细节,看到他喂爸妈每天吃那么多药而有条不紊的准备。事无巨细的病情日志,他是那么投入和用心,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父母的情绪,自己的绝望、无助和崩溃……季先感慨道:我们可以“逃离”,而他却连暂离都不能。
她的叙述,挂着全体家人的欢笑和眼泪,充满故事的张力、岁月的厚重和我们寻常血肉之躯所能感知的温度,流泻出社会性的质感,启发大家思考临终关怀、康乐养老等话题。亲情中的孝养一旦掺了假,那将是社会的悲哀、人性的丑恶。
可以说,《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是一本大爱之书、生命之书和社会之书。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只有充分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我们才有勇气和资本直面慢慢“变老”的残酷现实。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已然看不到萤火虫。萤火虫虽然寿命很短,却像一颗颗大地上的星星,静静地流淌。每一个人都如大千世界里一只渺小的萤火虫,纵然生命有限,却也要有活成一束光,照亮一些人、一片天地的价值和意义。三哥的孝道,是否能像流萤一样,照亮中国式孝养多元融合向好的社会大环境呢?我们期待着。
(《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季先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