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沿着总书记足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特色 炼就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示范“金课”

  张晓琳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开展全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不同类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职业院校应遵循纲要指导,聚焦职业教育特色,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炼就课程思政示范“金课”。

  深入挖掘,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

  职业院校教师须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课程、专业及学科实际,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对学生开展“四个自信”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培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结合课程归属的学科和专业挖掘。着眼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立价值观塑造、技能培养、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四位一体”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价值引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意识”“责任担当”等思政资源。

  结合岗位职业素养需求挖掘。打造“行业链—岗位链—教学链—人才链”四链贯通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行业和岗位的职业要求,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并融入教学,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有机融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应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融思政元素于无形,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贵在自然融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锚定课程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素质目标,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重构化设计,实现自然巧妙融入。

  重在严谨贴切。综合考虑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建设重点。比如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民”意识,提升学生“为民服务”能力,开设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在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妙在画龙点睛。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恰当、适量,在紧要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应基于课程特色和学校特色进行校本教材、辅助读物、拓展资料的开发,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协同推进,变“两张皮”为“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在目标指向上有耦合性,都体现了协同育人理念,为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构建“整体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各职业院校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教务主要牵头、各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度参与、各学院具体落实的校院两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构建集引领示范、研讨培训、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培育“跨界协同”教师团队。组建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行业楷模等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完善评聘考核办法,实施教师专题培训、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研、国家级名师带头集体备课等机制。分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组织听取师德楷模报告、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活动,强化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意识和育人能力。

  打造“校际协同”平台。依托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百校联合行动,通过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竞赛、项目研究等方式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实现资源共建模式共享,共同开展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委托课题研究,通过理论创新指导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