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4月16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道”与“术”

  王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需补足成长的“营养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地方实际开发和利用好百年党史教育资源,准确把握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道”与“术”,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助力青年学生励志气、强骨气、固底气,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培养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道”

  教育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学史之“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被誉为“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高校思政课融入党史教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为基本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处理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正确认识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收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知史之“道”。正确的党史观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站在全民族历史、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比较的、整体的、综合的大历史观思维来认识百年党史,用具备历史纵深的战略视野,结合世界发展潮流趋势来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责任,全面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关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的历史智慧。引导学生学习领悟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群众史观、为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史观和为世界谋大同的世界史观,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辉煌历史与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弘扬革命精神、追求远大理想相统一。

  教育学生养成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意识的用史之“道”。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产物,按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颠倒逻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学说,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教育学生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媒体吸引和收割流量,误导党史正确认知,消解革命精神体验,淡漠革命文化情感,割裂革命价值认同。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术”

  发挥思政课堂融入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党史基本知识,夯实党史理论根基。思政课教师要组织好集体备课,在四门思政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有机融入党史教学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党史经典著作,开展党史学习关键问题的课堂讨论,坚持阐释党史理论和讲好党史故事相结合,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引申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党史基本知识,提升党史理论修养。思政课堂要引导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指导专业课程挖掘党史教育元素,把党史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党史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

  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党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要“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红色摇篮”,拥有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要依托这些宝贵资源建设好党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力量熏陶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新时代坚定有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