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湖南是种业大省,如何突出创新开放发展、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新的重要贡献?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胡梅梅 兰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种源层面存在进口依赖和技术依附,产品层面竞争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进口持续扩大,为此党中央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种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统筹推进种业创新发展。
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是充分发挥我省种业既有优势、聚力打造农业“芯”片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内容。我省应坚持以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岳麓山实验室建设,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
加强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共享
我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是种质资源大国,但并非种质资源强国。由于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程度不够,部分品种种源缺乏优异基因,导致可利用的种质资源仍相对匮乏,限制着我国种源创新能力提升。岳麓山实验室要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须加强种质资源国际交流与共享,为种源创新提供新的基因源。
一是加强国内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评价、保护、利用,防范种质资源流失和消亡风险;二是在互利合作基础上,加强与种质资源富集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研究机构交流合作,鼓励科研院所、种业企业联合境外机构开展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与利用工作;三是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探索优化种质资源准入措施,健全种源引入的风险防范机制,落实便利通关机制;四是有序推进国内种质资源在国际上交流共享,适度、分阶段放开我国部分种质资源的对外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协同推进技术攻关
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环节。目前,我省相关种业创新主体已建立较强的国际化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应进一步通过深化合作、外延并购、人才交流等方式统筹国际资源,协同推进种源技术攻关。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助推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形成合力建设海外研发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对外技术培训和对外援助的作用,助力目标市场建立有效的生产经营体系,为企业海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提供研发创新动力;三是引导种业企业开展外延并购,拓展种业资源及相关技术获取渠道,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四是以岳麓山实验室的农大农科院片区为创建单位,搭建种业国际人才流动平台,邀请国际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合作交流,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管理体制,引进国际知名科学家,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助力种业发展。
加快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种业产业链国际布局
当前,国际种业巨头已在全球拥有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我省拥有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种业企业400余家,部分企业通过种子出口、海外并购等方式开展了国际化行动,但规模较小,海外产业链条不完整,运行机制不完善。鉴于此,应着力做好顶层设计,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全球开展全产业链布局,联合开展全球化育种和生产技术攻关,推进企业在海外本土化经营,促进与合作区域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提升我省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快种业企业兼并重组,聚集技术、资本、人力等要素,推进种业企业规模化发展,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际化研发和运营团队;二是鼓励企业突破当前以种子出口为主的国际化运营模式,支持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建立研发平台,因地制宜开展针对目标市场需求的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三是支持企业在海外积极开展本土化经营,推进种业企业和研发机构与有需求的国家合作,在当地构建有效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体系。
提高种业国际知识产权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国际种业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占据知识产权优势是企业抢占先机和市场、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美国、荷兰等种业发达国家已经在全球知识产权布局中占据领先位置。我省虽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种业龙头企业,但种业国际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少、质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应制定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化战略,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快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相关政策协商,加大知识产权互认互识力度;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开展与国际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追踪,为企业提供国际知识产权业务指导、知识产权申请培训等服务;三是设立专项补贴项目,为种业企业申请海外知识产权、参加相关国际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种业国际知识产权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均系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