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清明小长假过去。三天,不长也不短,平常亦非常;三天假日,主动配合防疫、文明祭扫,恰如拂过三湘的一缕清风。
特殊的时令和文化的沉淀赋予了这个传统节日春天的色彩和绵长的情愫。今年的清明节,同样有踏青的念想,同样有追思的深情,但服从于疫情防控需要,无数湖南人主动放慢了脚步,收拾起“不羁”的心绪,减少了喧闹的约会,代之以新的“变奏”:踏青在近郊,看身边的风景;静处于书房,与心仪的大家“神会”;线上聚会,千里亲情一线牵;网上祭祀,“云”端缅怀先祖。据有关部门统计,此次清明节期间,去往公墓、陵园祭祀,上山拜祖的人数明显减少;“代扫”“云祭”的方式被广泛接受。
“非必要不远行”“少聚集,多线上”“有中高风险旅居史的主动报备”,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这些疫情防控的措施,得到了全社会很好的执行。3天当中,无论是执行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还是接受检测的普通市民抑或组织协调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全都有序高效、积极主动。
清明节,本来就是一个突显情怀的节日,此次清明节的变与不变之间,体现的是湖南人民与党同心、心忧天下的情怀和清晰明了的大局观。节后回望,不能不感受到我们这片热土上乡亲的可亲可爱。而且,“变奏”当中有些“变”,不只是疫情防控要求下的临时性举措,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体现,是人们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文明。如很多殡仪馆、陵园公墓,以鲜花代替纸钱、以水果代替鞭炮等。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大的困难和灾害面前,最需要的是守望相助、勠力同心。过去,湖南人就是以这种团结协作和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胸怀取得了抗冰灾、战洪涝、攻坚贫困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这次的节日,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那种“与子同袍”的气氛。
疫情终将会成为过去,我们的生活也终将回归正常。让我们永葆三湘大地上这种可贵的情怀,沉着冷静地应对未来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用更多的创造、更加稳健的步伐,迎接现代化新湖南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