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天津、深圳等多地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相关政策主要包括“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等内容。
从现实情况考量,该政策的初衷毫无疑问是善意的。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事故表明,建筑工地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2021年6月,湖北荆州、江苏泰州发生的两起事故,伤亡农民工均超过60周岁。客观而言,建筑工地的工作多属于强体力工作,对体能要求较高。出于安全考虑,年龄较大者确实不适宜继续在建筑工地工作。由此而言,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用工年龄,是对高龄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安全生产所需。
面对不断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一些仍有务工需求的超龄农民工正走上转型之路。这也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新的课题。上海市对于仍有工作意愿的超龄农民工,各方面积极协调,为他们提供了保安、保洁和物业等岗位。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治理温度。清退并非“驱逐”,在严格落实建筑业清退令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也是体现城市温情的应有之义。
城市建设与发展,凝聚着农民工群体的心血和青春。如何让他们进一步公平分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面对建筑业清退令,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尽快建立相应保障制度,加大技能培训来拓宽其就业渠道,让曾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他们多一点安全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