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倩
12月27日,走进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路面的积雪已铲除。调皮的雪花在绿色枝丫上飞舞、逗留,在深红色楼栋间穿梭,整洁而浪漫。
井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岳林带着记者在社区走了一圈,“我们有45栋居民楼,但没有一个垃圾桶。”
井巷社区原为五矿集团二十三冶三公司宿舍区,是拥有6000多居民的无物业大型小区,没有设一个垃圾桶却依然干净,这是如何实现的?
2015年企业改制后,将社会事务性管理移交至社区,但没有解决物业服务问题。2017年,井巷社区启动提质改造后,原本在各楼栋单元设立了54组垃圾桶。由于社区面积大,社区楼栋垃圾原本不属于环卫所负责,导致清理垃圾不及时。
“垃圾桶发出阵阵酸臭味,苍蝇蚊虫围着打转,居住环境很差。”居民姜春芳回忆。
引进物业公司无疑是较好途径。但社区居民大多为下岗职工,收入单薄、且没有交纳物业费意识。10余家物业公司进场了解情况后“望而却步”。
“垃圾处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能不管。”井湾子街道党工委书记龙峥嵘说。怎么管?撤掉垃圾桶、由居民自己送到垃圾站。但,居民能接受吗?
“我们支持。”居民姜孝新说:“社区并没有当‘甩手掌柜’,改扩建了2处垃圾站,我们从楼下到垃圾站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不用出物业费、清运费,其实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居民陈喜连补充。
“既要有明确的举措,也要引导居民参与。”岳林介绍,社区成立了“垃圾银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文明劝导、参加环保讲座,“折合”成“垃圾银行”里的积分。每100分可兑换30元的生活物品。陈喜连说:“‘垃圾银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的居民每季度能小挣个几百元。后来,大家都形成了习惯。”
垃圾处理的小事儿,成为井巷社区探索基层自治的起点。
原本因为“垃圾银行”的积分吸引而来的居民,自发组成“绿色马甲”志愿队。有的当起“巡逻员”,巡查卫生、确保整洁;有的当起劝导员,看到不文明现象上去提醒;有的上门串户当起环保“宣传员”……
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分为“红”“蓝”“绿”三色马甲志愿服务队。“红色马甲”以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主,积极协调邻里矛盾纠纷;“蓝色马甲”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带动文明实践,井巷社区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井巷社区也获得“省级和谐示范社区”“最具人气公共服务大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