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生力军”作用

  余志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2021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用”。

  社会组织是党委政府与各界群众联系的桥梁,是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稳定、扩大社会参与以及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化社会源头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已有3.7万家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此同时,一些社会组织仍存在机制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足、为民服务不深入等问题。当前,应着重从创新组织体系、推动人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和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生力军”作用。

  创新组织体系,增强社会组织活力

  推动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须创新社会组织的组织体系,增强社会组织活力。

  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党委和政府应大力扶持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联系最紧密的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机制,建立财政补助和财政奖励制度,促进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促进社会组织增强活力。以建设“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为目标,引导社会组织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监督有效的运行体制,增强自律性。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去特权化,促进社会组织回归社会,增强社会组织活力。

  推进人才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应推进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快建立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治理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考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依托大专院校,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院校与优秀社会组织联合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实习基地,加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加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分层次培训专业骨干人才;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队伍联动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人才供需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促进社会组织人才发展。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须打破政府唱“独角戏”格局,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

  形成系列激励机制。民政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购买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服务的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民生等领域扎根社区服务;税务、财政、民政等部门应共同落实社会组织财政扶持政策,减免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税费,积极开发社会组织就业岗位。

  完善协同参与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主动纳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治理体系,建立党组织牵头、多主体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力量有效破解社会问题。

  树牢“为民服务”理念,扩展社会组织服务内容

  应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让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树牢“为民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社会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比如在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以及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儿童青少年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建设或对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和法治宣传、移风易俗等活动,助力社会文明创建。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级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重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士、农村留守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社会融入等关爱服务。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