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精品力作闪耀民族文艺“星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系列评论之四

  湖南日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长足性发展,各艺术领域佳作迭出,精彩纷呈。“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指引。总书记的殷切期盼,正是文艺工作者们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动力源泉。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说起王苹、黄祖模、路遥、陆树铭等文艺工作者,有些年轻人可能会一时“懵圈”,但如果提起《永不消逝的电波》《庐山恋》《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等作品。人们就会恍然大悟般“哦”出一声,表达自己的认同。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概况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反映社会的善恶美丑,对个人而言,甚至拥有滋养一生的影响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自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一大批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电视剧《山海情》得到了全频谱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喜爱,打响了“新主流电视剧”的品牌;《长津湖》打破30多项票房纪录,跃居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理想照耀中国》引来无数年轻人追剧……一大批主旋律精品犹如满天繁星,闪耀文化事业的星空。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当下,许多青年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宝藏:展演季》中,两名95后女孩用常德方言,将诗句串成湘韵民谣《哢春声》,让网友们大呼“从歌曲里听到了江南女子温婉的声音”;“上戏416女团”使用不同唱腔翻唱古风歌曲,火遍全网;独竹漂传承人杨柳以“水上轻功”为传播点,结合汉服和舞蹈,让这项独特绝技广为人知……站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当口,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将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搭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天梯”,走向广阔而深远的舞台。近年来,河南卫视频频“出圈”、连连“王炸”,让观众又一次发现,好的节目不需要烂大街的流量和金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宝库”。

  “戏比天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是心无旁骛、潜心于艺术创作本身、精心而反复地打磨的结果。如果文艺创作偏离了艺术方向,过度沾染上“流量毒”“铜臭味”,那就会很快到达天花板,沦为内容千篇一律、内涵不值一提的“大路货”。所谓“流量明星”,只会如“流星”般闪过。深入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生活、感知喜怒哀乐,感受时代脉搏,一心扑在作品上,才有可能成就“爆款”、铸就经典。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亦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呼声。民族复兴伟业鼙鼓催征,人民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对优秀文艺作品充满期待。这样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必将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火热实践中超越自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国人审美追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