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犹似思亲泪未干

  汤江峰

  同饮湘江水,共圆融城梦。三市融城,文化先行。

  金秋时节,长株潭三市书法联展在湖南省国画馆开展,180件书法作品,饱含三地书法家共同艺术追求和赤子情怀,参观者络绎不绝。

  长沙书家张志的一幅《定王台》中轴,引来观众驻足热议。有人说,三字圆劲浑厚,简约质朴,颇具气象。有人说,“定王台”左右边款说明字体更见功底,前后呼应,顾盼生辉,相得益彰。也有人说,字有点糊,看不清。倘若看不清,就更看不懂了。而后一说法,似乎更多。

  热闹的时候,恰好笔者在场,人家七嘴八舌的,我也多了一句嘴。说,这“糊”着的“定王台”是书家运用宿墨而有意为之,用笔苍劲雄浑,实乃力透纸背的神来之笔,浸润了定王刘发的思亲泪水,模糊了遥望长安的双眼。

  回望历史的长河,2100多年前的汉代。汉景帝之子刘发封为长沙王(在位27年,死后葬在长沙,谥号定王)。因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每年都要挑选上等的大米,命专人骑送长安,孝敬母亲。然后,再从王都运回泥土,闻其故土的芬芳。在古代,交通不甚发达,万水千山,一来一去,如此年复一年,27载春花秋月,从长安运回的泥土,渐渐堆筑成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之际,刘发便登台北望,遥念母亲,以寄托思念之情。  

  百善孝为先。定王刘发对母亲的款款儿女情,被历代文人所敬仰和推崇,使定王以“孝”著称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所筑的高台,称为望母台或定王台,建定王庙祭祀,成为长沙十大古景之一。历代无以数计的文人和游客雅集这里,寻觅儒家伦理的点点温情,在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中将混沌的心境打开。

  唐代诗人肖荛来了,留下《游定王台》感喟:“王已分封受汉恩,长沙终不及中原;后来争得三分气,已是东都六代孙。”元朝中书左丞许有壬《定王台》尤为我喜爱,诗云:“黄叶纷飞弄蚤寒,楚山湘水隔长安;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

  只可惜,筑台望母的孝台,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模糊或淡出世人的视野。可古城长沙因为曾有这样一座“孝”台的存在,业已成为人们的道德引擎和文明古城的象征。

  说来也巧,张志就居住在定王台附近,生活浸润在孝文化的气场中,他的书法笔墨融入亲情和温情的人伦关怀,成为文化传递的生命载体。因而,他所书写的“定王台”三字,结体蕴含着朴茂的生机。宿墨的浸润效果,乍一看“糊”,细看其笔清晰可见。三字既有秦简风骨,又有碑的力度。笔力雄稳,结构奇妙,章法贯古,墨法活泛。尤其抖笔妙用,更显沧桑陵谷。

  30多年前,笔者与张志曾在南岳名山脚下同一单位共事。从认识起,他就在书法界耕耘。一直以来,从汉碑、简牍、帛书、残纸中浸润淬炼,寻觅书法内在拙朴、率真况味,构筑自成一体的书法风格。他尊古而不泥古,披荆斩棘走过了一条选择、淘汰、嫁接、融合的上下求索的嬗变之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