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作家的文学地图

  张洪浩

  作家张炜的新书《文学:八个关键词》,是一本好读的书,也是一本耐读的书。这是一部文学讲稿,是作家在大学开设讲座的文字收获。

  八个关键词,实际上是八堂课的内容: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惧,困境。所谓关键词,其实是触发作家思绪的一个点,一个主题,围绕这个关键词漫谈,显得集中而有条理,容易让人记住。

  八个关键词,也是谈论文学的八个角度,它们是个人化的,但同时又与文学母题连通。书里阐述的道理,无不与作家本人几十年文学追求的原动力有关,因而可视为具有创作谈性质的一本书。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描述,那么我们不妨说:这八个关键词,勾画出了作家张炜的人生地图和文学地图。

  对于“童年”、“动物”、“荒野”和“海洋”的论述,包含了作家自己的重要经验,几乎是他整个人生和整个创作的历史性回顾,畅述心路,追溯过往。童年经验对于每个写作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张炜近年的新作《我的原野盛宴》,是其童年回忆的真实呈现,里面包藏着他的人生秘密与文学初心,因而与《文学:八个关键词》具有相当深入的契合。有关动物的故事也出现在他的中篇近作《爱的川流不息》中。说起来,“动物”也好,“荒野”和“海洋”也好,都是张炜童年生活的关键词,然后才是他的文学的关键词。如果说这些关键词连通了文学的母题,那么我们必须清楚,它们首先是张炜自己的文学母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书中的话语是非常真实和诚恳的,也极具情感和哲理。

  我们不妨把本书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的四个关键词,“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是作家对于文学根性的深刻追问,对于写作题材领域的觉悟,其中与自己的人生与写作经验暗合甚多。接下来的下半场,关于“流浪”“地域”“恐惧”“困境”,比较偏重于理性认识,可视为作家多年来所思考的文学问题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流浪”“恐惧”“困境”三个关键词,阐述了文学的题材方面的问题,涉及创作的内驱力;通过“地域”这个关键词,表达了对于不同文化的比较问题的思考。

  我们知道,“流浪”是张炜小说中常见的主题和意象,而“恐惧”和“困境”,又是流浪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东西,因此可以说,这三个关键词仍然与他的人生阅历和文学经验有关。但在此,他的表述是从大处着眼的,涵盖范围极其阔大。他谈到了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流浪”主题,谈到了渗透于古今各种文学体裁中的“恐惧”与“困境”,阐述了文学史上亘古不变的母题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揭示了这些母题之于文学发生学、文学现象学以及文学写作学的意义。张炜的举例论述之中,对于诸多艺术问题的思考(比如“现世主义”“土文化”“水文化”等),对于一些书和一些艺术家的臧否(比如《金瓶梅》、毕加索),也是极具个性的。这当然会引发不同意见,但这可能也是这本书值得我们打开、品读和思索的一个理由吧。

  “地域”一讲,是张炜对于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的思考。他对地域性与世界性的问题作了辩证分析,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流行说法提出了质疑。在此,他批评了文学写作中那些机会主义的“聪明的盘算”,坚持认为,“‘世界性’的最终形成,依据的还是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它的价值观。”“只要认真追问生活,‘地域性’就一定会通向‘世界性’。”

  在这本书中,张炜平心静气地阐述自己的文学观点,在思考与追问的同时,留下了诸多妙语,它们鲜明、清晰地标示了一个作家的艺术立场和写作方向。

  (《文学:八个关键词》 张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