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

  周德祥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高校须按《意见》要求,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系统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全面谋划、统筹规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设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衔接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当前,仅有少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这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可推动学科实力雄厚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省级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衔接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突出政治素质和学术水平“双标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关键要素的综合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整体设计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硕士阶段重在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等专题研究;博士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阐释现实问题的专题教学。

  规范学科研究方向。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在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同时,应引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选题方面保持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的一致性。

  优化人才培养流程。明确课程学习、学期进展报告、学术交流活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论文送审与答辩等培养环节,确定各环节任务和要求并明确考核办法。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

  探索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完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本科生夏令营”制度,从全国选拔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实施“本科生拔尖人才计划”“研究生拔尖人才计划”,为更多优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供直博或硕博连读机会;在博士生招生中实行考试制与申请、审核制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以提升博士生生源质量。

  健全学术监督机制。建立以导师督查为主体、学院检查为核心、学校监督为保障、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机制,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完善学位论文监管机制。学位论文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应严格把控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送审、答辩等环节,建立学生自查、导师核查、学院检查、学校督查全流程监督机制,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拓展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科学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平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

  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互派学生交流学习,研究生实行联合培养,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拓展学生学术交流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学术交流会议,为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平台支撑。加大对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交流访问的支持力度。

  拓展“高校-社会”协同育人平台。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更多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需求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