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鹰
“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城东浏阳门,出城往湘东”……
民谣中对长沙古城的描述,还有老长沙地名中的“东门捷径”,如果不是新近在故址重建的古浏阳门寻访得见,还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
“浏阳门为长沙古城东门之一,始建于五代时期,因出城便为往浏阳县驿道故名”,长沙市政府2006年立的浏阳门故址石碑道明了此门的前世,也解释清了古长沙东门之所以叫浏阳门是因其为出城往浏阳方向去的门。
日出东方,东门从来就是个美好而又有故事的地方。诗经为证: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这是古时城东之门青年男女劳动欢歌的场景: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大家边干边唱有说有笑, 再苦再累的活因为有心爱的人在一起而干劲十足,这大概是今天“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古代版。
悠悠岁月,城市变迁。原浏阳门外护城河则在清朝末期修筑粤汉铁路时填塞,护城河上便桥名浏城桥,也在辛亥革命前一年的1910年改建为大石桥,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政府修筑环城马路时拆除城门,1990年修建南北主干道芙蓉路时拆除浏城桥。岁月流转至今,长沙启动精美城区建设,芙蓉区以“延续城市文脉,回归城市本源”为宗旨,启动东城有机更新和历史步道建设,重建城门还原古韵。中国书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省书协主席鄢福初先生一同探访后感慨万千,挥毫题写“古浏阳门”匾额。
远处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背景下,青砖石壁的城门和飞檐斗角的城楼更显别致,城门里的浏正街因浏阳门而得名,街道地形依然保留着坡度,两旁民宅店铺忙碌生息。城门内外这一区域历史底蕴深厚,有楚王墓和清督抚李星沅所建芋园均聚集于此。湘阴乡贤李星沅进士出身,早年入陶澍幕,作为封疆大吏雅好藏书,曾任兵部尚书、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虽无湘军将领升任督抚者声名显赫,但为官清正勤勉,史载其有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志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之忱。曾国藩闻讯其病逝前线,亲作挽联云:九洲作督,一笑还山,寸草心头春日永;五岭出师,三冬别母,断藤峡外大星沉。
马革裹尸还的李星沅侠骨柔情,有诗集8卷,专门写给夫人的122首诗深情缱绻。夫人郭润玉是湘潭诗书之家名门闺秀,著有《簪花阁集》。其父郭汪璨饱学之士,重文才阅文择婿而不重门第,看到李星沅的文章誉为世才,将女儿许配给李星沅。当时的李星沅除了文章家徒四壁,但夫妻恩爱吟诗唱和琴瑟和谐。郭润玉在李星沅中进士后任知府时去世,留下“我别良人去,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续弦房中,休向生妻谈死妇,子依严父哀哉,小孩儿终当有母,异日承欢膝下,须将继母当亲娘”的深情告白。原配郭夫人育有三子,中年丧妻的李星沅纳妾四人,后育有两子。五子中,长子李杭中进士,传为父子翰林佳话,三子李桓少年丧母勤学苦读随父入幕出征,后官至江西布政使署江西巡抚。
作为督抚,李星沅私宅芋园是长沙古城少有的几大私家花园之一,芋园碑刻和牌匾大部分是其好友兼亲家何绍基书,藏书丰富,多藏内府刻本书及武英殿聚版书,刻写、纸张、印刷、装订皆精美。三子李桓官江西任上俸钱所入,全以购书,凡得10余万卷,藏于“海粟楼”中,编纂有《海粟楼书目》。李氏藏书在清末至民国初期一直保存基本完好,流散不多,但藏于长沙城东“芋香山馆”的古籍,连同芋园的亭台楼阁,却在抗日战争长沙文夕大火中毁于一旦,令人叹息愤慨。
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奉行耕读传家、经世致用的湘籍督抚李星沅芋园一直是弦歌教化之所。在次子李概经营之下的园林,成为了湖湘文人聚集之地。1918年,李星沅四世孙李青崖曾将芋园部分房舍借予新民学会开办留法预备班,毛泽东、徐特立曾听讲于此;诗人冰心读中学时,李青崖为其教过法文,她曾作文怀念。而今书声朗朗的浏正街小学校园乃芋园故址……湖湘文脉一直传承未断,这大概是从长沙这座古城走出去的“一群湖南人”写就“半部近代史”的原因。
城,乃盛民之所。民,是城之根本。芙蓉区东城有机改造是一幅从城门延伸到街巷的现代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也是彰显文化与文明深得老城区原居民拥护支持的民心之作。遵循“留改拆”原则,不搞大拆大建,把宜居惠民、文脉延续放在首位,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推进。在改造风格上,遵循“街巷格局、空间尺度、文化记忆不变”整体思路,在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以危房改造、立面及功能改造为主,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街巷交通微循环,增加公共空间,提质街巷绿化景观;在群众参与上,推进“美丽家园,共同缔造”共建共享共治理念。
盛世文运昌,古城新貌传。芙蓉区致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城区,坚持品质立区,干就干出彩,争就争第一。透过古浏阳门穹形门洞,直上云霄的IFS国金中心披着霞光熠熠生辉,老城区的文脉雅韵与新城区的商道繁华交相辉映。什么是地标?就是有独特地理特征不需要看地图而能知晓方位的建筑物。古浏阳门过去作为古长沙城东门自然是,而今天高耸入云作为湖南最高建筑在新长沙城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抬眼看见的IFS国金中心同样是。
出入融通古今的古浏阳门,所见是安居乐业的盛世祥和,所闻的是改善人居环境后老百姓的欣喜赞叹。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文化与商业共同繁荣。城隅实地考察,想起诗经另一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古往今来,城门出入,淑姬静女,不可胜数。亦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城门下有迎来送往、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古城在变,亘古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性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