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时代重大事件的参与及呈现
——读韩生学报告文学《生命大决战》

  龚旭东

  在2020年春天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生命大决战》的作者韩生学,一直战斗在一线。他不仅是一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记录者,更是亲身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部报告文学有不一样的意义。

  《生命大决战》首先是一份历史证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会站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与视角去不断地加以感受、审视和表达。比如二战,第一代亲身经历者的记录,与第二代、第三代作家的表达是很不一样的。第一代作家的表达不见得会是传世的表达,但他们的表达是最重要的。这场抗疫,是应该产生大作品的,应该有与之相衬的记录与表现。韩生学这种近距离的记录,是特别珍贵的,有它永久的历史和情感价值。

  《生命大决战》很巧妙地处理了抗疫中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韩生学报告文学作品有鲜明的特点,善于把握整体性的热点社会现象,全局感很好,善于处理大样本、大体量的人物群体及与典型化个体人物的关系。在《生命大决战》的写作中他充分发挥了这一特长。在作品每一章的最前面,他引用了抗击疫情中国行动“白皮书”中的重要观点与总结性关键语句,始终把“白皮书”作为一个纲,先引出“纲”来,概括性地表明整个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怎样的,然后具体展现怀化这个典型“局部”是怎么做的,这是他特别巧妙的一个安排。这种全局与局部的勾连表达,为作品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形成了一个很宏大的空间。

  在《生命大决战》里,充满着感人的瞬间、场景和细节,充满着感性的力量。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感性,感性的力量总是会大于理性的力量。《生命大决战》里有许多特别感人的故事和瞬间,比如男护士曾何敏、女护士杨群等等。曾何敏在抢救新冠肺炎病人的ICU里忙碌了一整天,下班脱下防护服时,脚套里积满了汗水;杨群在为一突发紧急情况的新冠危重病人打针时,眼罩起雾看不清血管,在那紧急关头,她决然摘掉自己的眼罩,直接面对病人打针……这种感人的瞬间在《生命大决战》中有很多。

  《生命大决战》里充满着家国情怀和人性的温度。这部作品里写了很多的人物,写了很多的事,但是作者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绝不散乱,因为韩生学是很明确地想要以丰富的事实、场景和细节来凸显人物的精神,凸显人物在“家”与“国”之间的真切情怀。比如第二章里的“57个日夜的‘忠’与‘孝’”,作品很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陈琳在“家”与“国”之间的抉择,怎么既对国“忠”又对家“孝”,描写得非常感人。还有“妈妈一定要去吗”“这场送别,其实很美”等等,这些母与子、母与女的别离与不舍,以及这种不舍中的决然舍弃,等等,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抗疫者们真实丰满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表达和描写,显示出我们的抗疫不是一场冰冷的战争,而是一场充满着人性、人情和家国情怀的抗争,是有信仰的战斗。

  还有一点是,《生命大决战》让我很高兴地看到了韩生学在文学表达上有新的突破。比如第五章“决战——死神刀尖下摆渡生命”,这一章的整个表达,包括情感的饱满度,文学语言的运用,都有新的突破,特别是作家内心对所写对象的参与也更加强烈、深入。比如写到抢救18岁的贵州女孩,韩生学有许多特别好的描写:她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呼吸了,“顿时,一缕温暖的阳光跟随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来,撒在脸上、手上、脚上,洒在全身每一个部位,缓缓的,柔柔的,暖暖的,轻轻的,仿佛一只母亲的手在自己身上来回爱抚”。这样的描写,是真正的文学表达。也证明了,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升华与超越。

  (《生命大决战》 韩生学著 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