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苦难中净化心灵
——评海燕《小康之路》

  陈奇佳 徐阳

  不同个性的写作者对苦难的体验、把握不尽相同。有些作家主要停留在痛苦、绝望等感情的传达中,这样,苦难便会退化为毫无意义的毁灭性力量,作品便显示出虚无色彩。而另一些作家书写苦难的同时,常常深入思考和探索苦难的救赎之道,谛视自我精神的成长历程、改造路向,后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种主要的苦难写作模式。知名作家康海燕的首部长篇力作《小康之路》便较好呈现了苦难审思这一现当代文学的重要话题。

  在当代文学中,张贤亮、刘绍棠、汪曾祺等的写作突显了一种中国式苦难叙事的独特之路,我们可将之称为“苦难-净化”模式。这些作家关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或现实世界中的人生苦难,正面迎接社会环境改变的挑战,同情世俗性生存的必要价值维度。他们既认可中国社会发展的正面主流,也强调每个独特个体在这种社会大潮中的际遇——特别是那些基于现实的苦难际遇,认为苦难能够成为个体自我成长历程中独特财富。

  《小康之路》的艺术魅力也正体现在它较好地处理了“苦难-净化”书写中,个人苦难体验深度挖掘和正面价值歌颂的平衡问题。作者将自身的成长经历与所见所闻投射于作品之中,这使得苦难描写具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也使得净化的实现具有了更为动人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小康之路》所集中表现的是现代人体验最为深刻的苦难之一——贫穷。以主人公康金花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小说对贫穷的书写在时间上跨越了两代人、几十年光阴;在空间上涉及到农村和城市;在内容上,除却物质匮乏的描写外,小说还通过描绘乡村中的重男轻女观念,展现了人思想维度的贫穷。小说不仅感人至深地展现多维度、多层次的贫穷,而且更试图通过康金花奋斗历程,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对贫穷的转化与升华。康金花的生命历程充满着拼搏奋斗的色彩,而这一色彩来自于与贫穷抗争的生命意志。

  小说集中描摹了康金花的苦难净化之道的两个方面——一是年轻奋斗时光的脱贫之路;二是中年返乡之后的扶贫之路。前者侧重物质层面贫穷的摆脱,后者则侧重内心层面空虚的解决。其中,后者是贫穷净化心灵的最好诠释。

  康金花的返乡扶贫揭示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如何在参与贫穷的救赎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精神解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金花一直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但她返乡的直接原因是其中年所面临的婚姻危机及价值危机。小说精妙之处在于,金花中年危机的解决是通过她再次沉入到自己所曾经历的贫穷中,并依靠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帮助他人摆脱贫穷这一过程来实现的。更为抽象地说,小说所呈现的是将个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到更为广阔的时代洪流中,通过大我的完成来实现小我心灵平静与内心宽恕。

  小说最后,康金花既宽恕了丈夫的弱点又正视了自身的不足,而这一解决的可行性也代表着作者所描绘的贫穷救赎路径的合理性。换言之,小说打破了动辄将个体挫折与磨难上升到本体论高度的叙述定式,为个体苦难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更为恰当也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小康之路》通过叙写康金花一家两代人历经艰辛坎坷、坚实踏上小康之路的励志故事,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苦难-净化”写作传统某种可贵的精神素质。尤为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不仅在充分尊重贫困者的基础上,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贫穷之于贫困者的困扰与磨难;而且巧妙借助脱贫攻坚的国家政策和全面小康的时代背景,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实现个体灵魂自我净化、宽以待己更宽以待人的富有女性色彩的博大胸怀。或许,这也正是这部小说之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教益所在。

  (《小康之路》 海燕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