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商艳鑫 黄雅群
3月7日,下午5时许,黑龙江齐齐哈尔渐入夜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多个粮库灯火通明,卖粮货车排着队,扦样、质检、过磅、卸粮、结算……国家的粮食安全、黑土地上农民的收入,都随着粮食归仓的进度而越来越有保障。
响应中储粮跨省支援号召,中储粮宁乡、株洲、湘潭、怀化、永州等直属库组成了一支“收粮湘军”,奔赴3000公里外的“北大仓”支援收粮。其中,14名女队员顶住严寒高强度地工作,被当地群众称为“芙蓉花”。目前,“收粮湘军”已经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收粮任务。
“湖南收粮队速度杠杠的,服务杠杠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利发村种植大户杨占斌送来70吨玉米,“收粮湘军”手脚麻利,40分钟就完成收储。
“24小时内您就能收到粮款。”来自中储粮永州直属库的赵芝艳担任结算员,一边仔细将数据录入电脑,一边将摄像头对准杨占斌进行人脸识别。
结算是收粮流程里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个岗位要求特别细致,出半点差错就可能引起矛盾。支援收粮的4个多月里,赵芝艳每天要完成40多辆车、1000多吨粮食的结算,没出一次差错。
与赵芝艳同来的周芳,负责对收购粮食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半点也不能马虎。”周芳熟练操作着各式设备,检测粮食样本的杂质、水分等,“每天清早7时准时开工,基本上要工作到深夜才能完成当天的质检任务。”
支援收粮期间,正是齐齐哈尔最冷的日子,气温最低时只有零下35摄氏度,而收粮的大部分环节必须在室外进行。
来自中储粮株洲直属库的谭建女承担司磅工作:“最怕下雪,车一撵,地磅上就会结一层厚厚的冰。”于是,谭建女除了收粮工作,还得在极度严寒中扫雪铲冰。
“一次铲冰要20多分钟,如果冰结得厚,还得花更多时间。”为了不影响收粮进度,3月7日这天,天刚蒙蒙亮,谭建女就开始用短雪铲将地磅上的冰一点点敲碎,然后更换清理工具把冰一块块铲出。待农户开车送粮过来,谭建女顾不得身上出汗,赶紧为粮食过磅。
更大的考验,是进行粮食保管。冬季,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室内与室外温差将近60摄氏度,早晚更甚。而粮食保管员每天值仓监卸,时而在户外登记车辆、核对收仓信息,确保粮食对仓入库;时而在室内为新进粮通风降温,避免粮堆发热,保障粮仓安全。
考虑到身体因素,“收粮湘军”规定保管员每两小时一轮岗。来自中储粮湘潭直属库的杨晶是一名保管员,长达4个多月时间,她在“冰火两重天”的极端环境下持续高强度工作,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