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生郑爱华:
生命之托 使命相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伍一帆 陶艳

  “干我们这行,心里时时得有牵挂,事事必须严谨。”3月6日9时许,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刚刚查完房的科室主任郑爱华给同事们开早会,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心肺复苏机、血液净化机等设备高效运转,医护人员来回穿梭,对病人一一照料、查看……穿过医院门诊大楼繁忙的5楼,一处小“拐角”,便是郑爱华已坚守12年的战场。争分夺秒与生命赛跑,竭尽全力与死神对抗,他守护着这个封闭空间里的患者,默默践行何为“生命之托,使命相随”。

  “ICU是个‘全科’,各类学科病症都要涉及,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更是常态。”从2012年ICU成立以来,郑爱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科室变得更好。每天上午他都会组织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复盘、操作。这也成了科室的“传统”。 

  这些年,“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保持奔跑”,是工作常态。“一个病人搞得整个科室团团转,半夜被电话叫去医院,都是常有的事。”郑爱华说,为了能够随时待命,他索性在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5分钟内就能赶到医院。

  “郑医生,ICU里刚刚转来了一个病人,患者意识模糊,病情危重……”2012年的一个凌晨,郑爱华的手机突然响起,他急忙起床,拔腿就往医院赶。

  “扑通!”跑得太急的郑爱华一不留神,摔进了下水道坑里,下巴磕破了,膝盖上鲜血直流,手机也摔碎了……可他哪里顾得了那么多?爬起来又跑,最终为病人抢到了救援的黄金时间。

  “你看,现在我们的设施在不断完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医生都已经成长起来了。”谈到这些喜人的改变,他笑了。可他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坚持每天查房、掌握每个病人的情况、随时待命奔赴现场……郑爱华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ICU没有小事。我们一定要有颗大心脏!”郑爱华常常说。

  67岁的郭爷爷,患有“脑梗死后遗症”,一直住在该院老年病科。去年6月1日,老人的病情急转直下,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被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

  颈动脉搏动微弱,双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郑爱华心里一个咯噔。凭借多年在ICU的经验,他迅速冷静下来,立即给予郭爷爷开放气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肺复苏,行中心静脉置管,并予以升压、强心、补液等一系列操作及抢救措施后,郭爷爷很快转危为安。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生命之托,使命相随”,是他的座右铭。郑爱华的办公室门口,贴着“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上书“医术精通、诚心救人、大医之体、为医之法”四句箴言。而这十六个字,也早已刻进了郑爱华的心里。

  他深知ICU与普通病房的“差异之处”,更深谙患者内心的恐惧,以及家属的焦虑。这些年在ICU工作,除了治病救人,他也时常给意识模糊的患者打气,充当“传话员”,在谈话间里给满心焦虑的患者家属带来心灵慰藉与希望。

  摆满18张病床的病房,和郑爱华几平方米的“格子间”相连。他们在一个相对“隔绝”的“无声战场”,并肩前行,与死神博弈,奔着生的希望而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