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有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要紧盯立德树人目标任务,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同时,促进思政育人与学科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高质量融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重点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操守锤炼等方面,在各类学科和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长着中国脸,还要有中国心、中国情,更要有“中国味”。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课程思政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通过统筹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不仅具有承载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基因,同时又具有职业特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要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育人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的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教学目标,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要将思政元素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全方位融通,对专业的学习要贯穿专业的知识、专业的素养、专业的精神,积极构建“教学”与“育人”并进的全课程育人模式,将思政内容“活化”在技术活动中,便于学生体验和感悟、在技术活动中实现德技并修。同时,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以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强能善技,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企业的技术成果,积极吸纳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强调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内涵发展的结合,促进高质量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效实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教育同频共振,确保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从职业操守锤炼方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高职院校探索厚植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从思想引领、课程载体、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让“工匠精神”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立足职业性的类型教育特征,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突出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具体来讲,要围绕工作态度、职业信仰、人文情怀等精神元素开发专业资源,转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思政元素要点。要通过分享宣传校园内外的技能先进个人事迹、“大国工匠”榜样事迹,帮助师生树立工匠精神理念,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除了理论课程外,还要从顶岗实习、企业锻炼、技能培训等实践教学中寻找契合点,在工作场景中渗透思政要素、在岗位角色中培育工匠精神、在生产实践中锤炼职业操守。要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过程中输出企业先进文化、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全过程,为胜任职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要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