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8月1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激活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内生动力

  肖爱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以生态文化铸魂,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体系的内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须厚植生态文化。

  传承传统生态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生态智慧,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应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的生态理念、生态价值融入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之中,结合传承区域民俗等特色文化,创新生态文化载体、厚植农民生态文化思维。

  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依托文艺汇演、道德评比等载体,在乡村持续开展以低碳节能、绿色文明等为重点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启发引导村民自觉养成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习惯,以道德理念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依托乡村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以“绿色、休闲、民俗、体验”为主题,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同时立足实际不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将生态文化优势转变为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优势。

  以科学技术赋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农民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力军。应加大科学技术赋能力度,培养更多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巩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生态保护意识的新型农民,提高他们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比城市居民低37.5%。各地各级政府应统筹制定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行动纲领,充分挖掘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赋能作用。

  培育“草根精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全面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 要重点培养乡村中思想较灵活、行动能力较强、有号召力的农民,使其成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带头人。 

  以制度保障强基,发挥农民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要靠制度来维护、运行及保证,当前,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全方位、多形式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并通过“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激发农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可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始终坚持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的理念,建立农民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的良性机制,紧紧依靠广大农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提升举报奖励额度,及时披露相关案件处理进度、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后续整改情况等。在完善监督机构、健全规范程序的基础上,通过“随手拍”等活动建立监督奖惩机制,激发村民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

  构筑长效激励机制。比如建立“参与积分”激励机制,农户达到规定积分即可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品。也可借鉴浙江德清县推行的“道德信贷工程”举措,对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户在贷款利率、额度、流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