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的讲话中运用的比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用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粮”喻指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粮食安全。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刻指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动阐述了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再多的钱也没用。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要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要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种粮农民有赚头,农民种粮就有劲头,粮食安全就有盼头。

  端牢中国饭碗,关键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藏粮于地是粮食安全之本。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坚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14亿多人的口粮底线,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耕地有限,但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之要。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下决心把种业搞上去,打一场种业的翻身仗。让农民种粮有盼头,严守耕地红线,为种业装上“中国芯”,“中国粮仓”必将更加殷实,“中国饭碗”也必将更加牢靠。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供稿,执笔:张穆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