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其真理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使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性。

  蔡文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战略性,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必须回望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和“源”、“魂”和“根”……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然而,近代以来,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西方现代文明给仍处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在精神层面实现由被动为主动的转变,中华民族探索现代文明迎来了新的契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固本培元,开辟了一条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历史证明,中华文明能够历经沧桑而繁荣兴盛,关键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激发和汇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力量,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

  坚持马克思主义,守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党百余年的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其真理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使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性。

  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根”

  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鲜明特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生成发展的根基所在,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因此,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旨在于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践行“两个结合”,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做好“两个结合”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和内在机理。“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实现了信仰信念与千年理想、制度成熟定型与礼乐文明、核心价值与传统道德取向、发展思想与民本理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运与共与协和万邦等多方面有机结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点,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法”

  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同志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再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中华文明的守正创新,中华文明永续发展便拥有了活力和动力。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守正创新,固本开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方向,又要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更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开辟人类文明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进程中,更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明力量。

  (作者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