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丽 鲁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命题,并明确其使命任务和实现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人民是文化事业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也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超越以往一切价值观的先进性,它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借鉴了一切人类优秀文化的先进价值,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知行合一,要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善于运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激发民族创新创造的强大内生力量。守正澄清源头、探究正本,创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更是离不开守正创新。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要以科学的方法传承发展文化,以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文化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激发自身创新创造的强大内生力量,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既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过程,又是吸纳外来文化文明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中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深化文明互鉴,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使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广泛认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基地研究员,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屈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22YJC710055)、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建设项目(20GG0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