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在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余小龙的朋友圈里,百合是主角。他记录、分享不同种类百合的成长瞬间,就像“晒娃”。
有时候,余小龙也会和百合一起“出镜”。出生于1989年的他,头顶扎着小辫子、脸上蓄着长胡子,只有在基地卖力干活的时候,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是农民。
从卖地下百合种球到卖百合花,再到建立“种子银行”……余小龙的每一步,走得不容易,但踏实。
4月底,记者来到龙山县,实地探访这位新生代农民,寻找他存储在百合“种子银行”里的梦想。
百合开花,绽放新希望
龙山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卷丹百合产区,素有“百合之乡”的称号。余小龙出生在这里,因患有先天性血管瘤,他的右手落下残疾。
2008年,19岁的余小龙离开家乡,到昆明一家百合种球进出口公司工作。工作中,他留意到,一位来自欧洲荷兰的客商,每年都从他所在的公司进口龙山百合种球。
“龙山百合这么‘吃香’,还不如回乡创业。”余小龙说,2009年,自己揣着打工赚到的5000元钱,回到龙山试种百合。
开垦、购种、栽植、施肥……余小龙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他收获了第一桶金,赚了100多万元。
2014年,市场供大于求,百合种球价格大跌,余小龙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还欠下外债。
余小龙不服输,振作起来,想起外国客商用龙山百合培育新品种的事,有了新思路——把卷丹百合与观赏百合进行杂交。
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上百次试验,培育出的新品种要么不开花,要么花期太短……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余小龙在龙山发现一株适应力强、繁殖力旺盛的野生百合。他灵机一动,让野生百合也参与杂交。
这一试,终于成功了!新品种既能卖种球、又能卖花,相比原来只卖种球多出三分之一的收入。
余小龙顺势扩大种植规模,开起了花店,建起了百合花观赏园。农家乐、度假山村的订单也纷至沓来。
借助龙山县的高速公路和周边的张家界机场、恩施机场等交通条件,百合花销售火爆,“卖百合花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的30%左右。”
收集种子,奔向“共富梦”
培育新品种的经历,让余小龙敏锐地意识到百合种子的重要性,“掌握了种子这个‘芯片’,就有了发展主动权。”
余小龙定下目标:建一个百合“种子银行”。从此,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他的行程里都有了固定项目——寻找野生百合。
穿上迷彩服、解放鞋,带着工兵铲、测量仪,余小龙经常一头扎进深山老林,忘记了时间。
一次,余小龙和科研人员在野外调研,在河对岸看到一株从未见过的原生品种百合。他眼前一亮,不顾流水湍急和右手不便,跳下了河,游了过去,第一时间采集百合的数据。
调研采集、杂交培育、从国内外引进……随着余小龙掌握的百合种类越来越多,种质资源圃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
“种质资源圃里培养和收集了595种百合,每一种都有原生地经纬度、温湿度等详细数据。”余小龙向记者展示办公桌上一沓厚厚的资料,“紫帝、茱莉亚、泽塔、异国阳光……我们团队给不同百合的种球和花卉都拍了照片,方便对比研究。”
“种子银行”越做越大,余小龙却并不满足。他邀请百合领域专家学者来龙山“打擂”,由自己免费提供场地、种子和人员,对方提供技术,进行数据共享,观察研究不同百合的最佳培育方法。还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一起成立百合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注入技术力量。
如今,余小龙建立的百合种质资源圃发展成全省最大规模,并顺利通过欧盟GACP认证。
“‘种子银行’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了更多可能性。”余小龙介绍,依托百合种质资源圃,公司不仅生产销售多种百合种球、百合花以及相关加工产品,还发展起百合花观光旅游,在长沙、岳阳、株洲、益阳、郴州、湘西等地合作共建基地,实现了从卖产品到“种”风景、创品牌的跨越。
风风火火追梦的过程中,余小龙从未忘记乡亲们。公司为4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残疾人171名;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去年带动近600人增收,人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
“吉首市矮寨镇的百合花博览园‘五一’试营开放。”在余小龙朋友圈新发布的视频里,百合花苞跃跃欲试,迎接即将到来的花期。他告诉记者,希望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向共同富裕,让大家的生活像绽放的百合花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