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歌声弘扬长征精神

  龙亚君 邓颖卓

  “诗言志,歌永言。”毛泽东诗词凝练豪迈、意蕴丰富,是“诗史合一”的革命诗篇。现存于世的毛泽东诗词约有120首,公开发表的约有70首,其中八首专门描写红军长征,篇幅虽不多,但所赋予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是任何时候都能予人以精神力量的文艺珍品。《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被谱成歌曲后,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民族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我们用歌声咏颂毛泽东长征诗词时,那激昂跌宕的旋律,从硝烟战火中走来,带着国家记忆、 民族情怀,记录着岁月痕迹,直击灵魂。

  弘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理想信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的考验后,最终越过岷山,在即将迎来万里长征胜利之时,毛泽东抒写下《七律·长征》。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敌人决一死战,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

  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军旅作曲家彦克、吕远为这首诗词谱曲并在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中上演。音乐震撼人心、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深情激越,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唱响了红军战士坚决跟党走、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再现了长征史诗般的宏大画卷: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红军队伍,历经千难万阻,翻越数座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渡过无数险滩湍急的峡谷河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围追堵截,浴血奋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定“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理想信念。

  歌曲《七律·长征》运用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将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呈现方式融为一体,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和紧密跳动的节奏展现了中国革命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一首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很高的红色颂歌。时至今日,听闻此曲,眼前山河浩荡,胸中热血澎湃,崇高的理想信念油然而起。

  弘扬“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攻坚克难勇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2月“娄山关大捷”之后,诗词形象生动,声韵和谐优美,意象疏密相间,节奏错落有致,后由作曲家陆祖龙谱写成歌曲赋予新的内涵。其音乐刚健雄浑,歌词意境深远,旋律舒展宽阔,节奏变化丰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气势如虹、慷慨悲壮的战斗场景,表达了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歌曲开篇气氛悲壮紧张,“烈”字慷慨高亢,似英雄之魂划破长空,直上云霄。西风、长空、大雁、晨霜、残月,织成一幅浓烈凄冷的画卷。紧接着,“马蹄声碎”与“喇叭声咽”远近唱和,交相跌宕,其中的“碎”和“咽”一字多音,千转百回,悲壮激越,犹如马蹄急促细碎,军号沉郁低回,战斗紧张惨烈,红军战士心中燃起熊熊的理想之火,即便“雄关漫道真如铁”,依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而今迈步从头越”,更洋溢着革命英雄的胆略和气魄。歌声重复三遍,前二遍速度较快,节奏短促有力,表现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第三遍速度渐慢,高亢激昂,宛如从心底迸发出“从头越”的英雄战歌。“天险”娄山关被攻下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辽阔的歌声既有威武豪情,又有无限感慨。

  歌声演绎既增强了原诗词的古典意蕴,又丰富了联觉性的故事内涵,让人如听号角悲壮,如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民族精神气魄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登上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已侵略至长城内外,为北上抗日,救民族于危难,中国工农红军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最后的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毛泽东为此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一作品将历史事件与文学、艺术完美融合,吸引众多作曲家如贺绿汀、劫夫、郑律成、田丰、郭颂、徐沛东等为其谱曲。

  多首同词异曲的作品,尽管音乐风格与创作手法不尽相同,但情感基调一致,均气势雄伟、豪迈抒情。它们的音乐节奏,或宽广自由,或疏密相见;音乐形式或独唱、或重唱、或领唱合唱交织一起,通过速度、力度以及旋律线条的变化,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与民族精神。

  作品之中以中央乐团与徐沛东谱曲的《清平乐·六盘山》最具感染力。“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高亢辽阔的歌声开启了北国秋天的帷幕: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大雁南飞已到天际尽头,回眸来时路,行程早万里,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登上“六盘山上高峰”,眼前“红旗漫卷西风”,已有“今日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歌曲以情感为载体,扣人心弦,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喷薄而出。

  弘扬“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抱负

  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路程,即将到达陕北,伫立岷山峰顶,瞭望层峦叠嶂的昆仑山脉,苍茫一片,由此联想孙悟空借扇灭热,如今千岭苍白,周天寒彻,《念奴娇·昆仑》应运而生。诗词以昆仑山为表现对象,以世界的眼光,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后由作曲家劫夫将这首诗词谱成歌曲,歌曲与诗词浑然一体。

  “横空出世,莽昆仑”,歌曲先声夺人,巍峨昆仑跃然而出,一幅“阅尽人间春色”的画卷随着音乐流动徐徐铺开。传说昆仑就是火焰山,当年悟空借扇灭火,如今“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且看“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音乐速度先快后慢,表现昆仑之雪融化后洪水泛滥、民众苦不堪言的情景。“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歌唱情绪凝重,音乐速度缓慢,向天地发问:千百年来,昆仑的是非功过,有谁给予过公正的判决?“谁人曾与评说?”反复演绎时语气弥坚,表明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已落在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肩上。此后,音乐渐快渐强,语气激昂,把人们带入超越时空的视界:挥舞倚天之剑把昆仑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再次诠释了革命家的世界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是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之源,是凝聚人心之魂,是催人奋进的号角。长征诗词是一部壮丽的长征史诗,长征诗词改编的歌曲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在新的长征路上,传唱由长征诗词改编的歌曲,能激扬伟大长征精神力量,使我们始终朝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目标一往无前,奋勇前进。

  (作者分别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编辑;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