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平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国少数几个在外贸市场拥有绝对垄断地位的产业之一。湖南是蚕桑产业的生态适宜区,科技文化底蕴深厚。要立足湖南,放眼全球,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现我省蚕桑产业的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
以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为首要前提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湖南蚕桑产业之所以长期发展缓慢,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究其主因是缺乏龙头企业牵引。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商务、工信等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协同努力,成功引进了有实力、有情怀、有经验、有市场的外省企业家投资湖南蚕桑丝绸行业,如浙江雅士林集团投资70亿元来浏阳经开区建设“雅士林长沙(国际)桑蚕丝绸智造产业项目”,为我省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雅士林项目”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投产,为湖南省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以大手笔建设产业园区为核心路径
产业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平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此,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打造蚕桑丝绸工业园,努力推进思维变革、要素流动和产业协同,加快桑蚕产业与科技、与金融、与人才融合,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实现“龙头引领、以园聚链、聚链成群”和“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提高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生态建设先行,加快完善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以及5G、智慧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以大气魄推进科技革新为关键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蚕桑丝绸产业能否重振辉煌,取决于相关核心科技的突破。湖南要赢得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选择一批科研院所为重要合作伙伴,围绕适应人工饲料养殖的广食性蚕品种和相应的桑叶饲料配方、短纤维化纺丝新技术及智能化桑叶采摘和养蚕设备等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生产、设计、材料、装备、工艺和检测技术从“并跑”到“领跑”,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蚕桑丝绸全产业链开发和数字化蚕桑提供技术支撑,为尽早达到数字化工业4.0阶段,实现无人化、减人化、集成化、自动化,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以大格局打造人才高地为根本保障
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争抢人才就是抢占技术制高点。要根据蚕桑产业和蚕桑丝绸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对接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相互融合;通过推行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来吸引最优秀的蚕桑人才落户湖南、落户蚕桑丝绸产业园区;把握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产业跟人走、人随环境留”的趋势,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推进产业社区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功能国际化,着力打造富有时代感、未来感和创新力、成长力的新型产业园区,使园区和企业成为人才心生向往的地方,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孕育成长的地方,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蚕桑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建设优势特色千亿蚕桑产业集群提供根本性、战略性人才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