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显蓉 吴薇 成俊峰 杨立军 郭华
冬日湘江,雾霭弥漫,如同仙境。在湘南腹地,湘江之滨,以工业领航高质量发展的常宁,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上,闪烁夺目。
“近年来,常宁市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发展思路,围绕‘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加快迈进全国经济百强’的奋斗目标,强化县域担当,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争先进位。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评中排在第4位。”常宁市委书记吴乐胜谈及常宁发展豪情满怀。
强筋健骨,“有色+纺织”做强两大产业链
12月26日,笔者走进水口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厂房林立,车辆如流,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座以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绿色化、循环化和现代化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水口山是世界铅都,有色金属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支撑了常宁财税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资源萎缩、市场低迷、环保趋严等多重压力,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曾一度持续亏损。
近年来,常宁坚持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推进有色产业转型升级,聚力腾笼换鸟,关闭退出192家“小散乱污”企业和落后有色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引进五矿铜业,承接株冶搬迁,建成全国一流的铜铅锌产业基地。通过优化产能结构,实现扭亏为盈,水口山集团、株冶有色、五矿铜业三大龙头企业持续超产盈利;聚力扩能升级,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水口山康家湾矿技改升级、金翼二期等项目扎实推进;聚力补链强链,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引进实施高诺铜产业园、金紫宇光刻胶、瑞科美锂电池、德邦生物等“专精特新”项目。目前,常宁有色金属产业链规模企业已达36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有色金属产业链。
2021年,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全省17个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技工贸收入达400亿元,较2015年增长2.8倍。预计今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可突破500亿元。
“工业是常宁挺进‘十强’、迈向‘百强’的关键突破口。常宁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思维,全力做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一主一特’两大产业链。”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卫华介绍。
牛仔服饰全产业链,是常宁又一创新特色产业链。近年来,常宁抢抓广州增城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全产业链方式引进牛仔服饰产业,总投资100亿元,打造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已列入湖南省重点产业项目。基地涵盖棉纺、服饰生产、洗水印染、辅料生产等全流程,年产牛仔服饰15亿件。
目前服饰园一期已全面建成,环保园一期12月底可建成,年内纺织基地一期将全面建成投产,已有27家企业签约和购买厂房。2021年,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列入省商务厅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全省“十四五”重点培育建设的纺织产业特色园区。
如今,“两大产业链”不但成为常宁“绿色转型”的“精彩手笔”,而且补齐了“工业短板”,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强筋壮骨”。
筑巢引凤,优化发展环境蓄积发展动能
优良的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一幅幅跨越转型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批批专精特新的企业落户投产……离不开常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蓄积发展动能的决心。为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该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争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供应链,全面推进园区提档升级,让企业舒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常宁共投入70亿元推进园区提质建设,其中,筹资8.5亿元建成了瓦松铁路,争资2.99亿元建成了铜铅锌产业基地铁路支线;以PPP方式融资12亿元实施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提供近4000亩工业用地(12亿元);民生搬迁投入18亿元;环保方面投入15亿元。
——争取政策支持。成功争取到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铜业小镇”、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金字招牌”,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升。
——加快绿色发展。坚持环保先行,建设完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固废处置工程等环保设施。推进水口山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审批提效和赋权强园专项行动,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建立政企联席会商机制,高效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在铜铅锌基地、高诺铜产业园、瑞科美锂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多次刷新行业速度。
——畅通供应链。常宁着力畅通优化供应链,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帮助企业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创新设立有色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增信用、降风险等融资助贷服务,为园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过亿元。加强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铅锌联合冶金重点实验室、铍冶金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家。设立社会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服务。
2021年,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湖南省“五好”园区,跻身省级园区前5位。
民生至上,聚焦“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常宁决策者对百万常宁人民的铮铮誓言,也是庄严承诺。近年来,常宁市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高度”,幸福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宁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油茶、茶叶、乡村旅游,全市油茶林面积达100万亩,带动林农9万多人参与油茶产业,并设立万亩油茶产业扶贫基地,让群众长久受益;发展生态有机茶园9万余亩,带动瑶乡群众共同富裕。
常宁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了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罗桥樱花园、西岭油茶小镇等一批乡村游、红色游热门景点。注重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电子、纺织等产业向周边乡镇延伸,因地制宜建设乡村车间,全市设立乡村车间124个。共有19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占54.82%。
常宁市还着力打通农村水电路讯“最后一公里”,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四大骨干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解决大型农灌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特别是针对今年超长特旱,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集中资源力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力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为办好民生实事,常宁市聚焦“学位、床位、厕位、车位”等痛点堵点,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23%。在本级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补齐突出民生短板,建成启用常宁二中新校区,新建、扩建12所城区学校,新增学位17000余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化解“大班额”任务。人民医院新院、第二自来水厂等重大民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4万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余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的获得,是常宁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结果,也是民生福祉提升的生动写照。
严守底线,营造风正劲足发展氛围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常宁严守底线,全力防风险、保底线、促发展。
为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宁市成立13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构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链,加强全方位宣传和常态化督查,开展“敲门行动”“上路行动”,及时处置化解风险隐患,全市安全生产较去年同期实现了“三下降”。
同时,常宁市明确所有县级领导包联乡镇,下沉一线督导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从25个市直单位抽调骨干力量,联保23个乡镇(街道)、弥泉林场、大义山自然保护区,协助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和日常巡护巡查工作,筑牢森林“防火墙”。
常宁市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根本之策,以“人民战争”的强大攻势,坚决打好禁毒、反电诈攻坚仗;统筹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为持续优化干部作风,常宁市聚焦“六个着力纠治”,落实“九树九戒”要求,抓好干部作风大整治、大转变、大提升,全力提振精气神,锻造最强执行力,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发展环境和干部作风,为发展提神聚力、增光添彩;紧盯四风问题,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效。全域推进清廉常宁建设,坚持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企业、清廉医院、清廉家庭“七廉同创”,把清廉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单元。
常宁市还深入实施“万雁入乡”,集结468名干部人才派驻乡村一线,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打造了西岭镇桐江村、新河镇高朋村等一批产业经济强村。在乡村一级推行“党建五分钟”,大力推广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全市共成立1264个屋场党小组,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更加强健有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组组鲜活数据记录着常宁市的发展传奇,件件民生实事彰显该市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常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和勇气,努力开创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正由“湘南大市”向“湘南强市”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