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力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导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其进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成色。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曾雄旺 刘纯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从传统农业农村向现代农业农村转变的一场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要素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农业现代化”构想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先后实践了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物化、信息化等内容,目标都是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和美乡村。当前,须顺应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着重强化科技赋能、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链融合、完善强农富农政策,聚力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强化“种业芯片”、信息技术等科技赋能,提升农业创新链竞争力。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最顶端,在农业领域科技含量最高,对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具有决定性意义。自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尤其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以来,我国迈入了现代种业阶段,育种速度加快,培育了一批优质品种,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超1.3万亿斤,农产品生产量质齐升。但我国种子产业仍存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育种研发投入不足、部分品种资源对外依赖性强、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引导力度,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专业化、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推动“种业芯片”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还需要信息科技赋能,应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现代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创新链竞争力。

  加强耕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应不断强化林地、草原、湿地、水域等耕地共生生态系统建设,提升耕地修复与治理的精准性,提高耕地综合治理效能,完善耕地保护所需经济补偿激励机制,使永久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的数量得到确切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统筹涉农资金投入,优化农村水资源配置,不断强化水利设施、农机等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装备支撑,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基础。

  推进农业产业链融合,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做强做大农业产业链,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只有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才能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应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加入产业链,壮大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经济集群发展;优化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农业产业链内部约束及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内部融合深度,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深化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金融+产业链”协同,降低农业产业链经营风险,帮助小规模产业主体解决融资“难、贵、慢”的问题。

  完善支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为绝大多数农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出发点。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完成,各级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支持和生活保障政策体系,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完善农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保险政策、金融政策等支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改善农业和农业产业经营环境、促进农业产业振兴、支持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乡村产权体系,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支持引导农民盘活土地、资金、技术、生态、劳动力等自然要素和社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就业创业环境,广辟农业创业就业空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其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最大多数农民全面参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均系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